WHAT
多元化思维模型又叫“格栅理论”,是查理芒格思维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点。他是一种收集和处理信息,并依照信息行动的框架。这个方法的概念非常简单易懂,就是让人用更大的“生态系统”去理解和分析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问题。
用查理芒格的话来说,我们必须要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且经常使用它们,而不是几种。不要犯了这样的错误: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是钉子。
其实,从芒格的经历中,不难发现,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他的影响。芒格出身律师世家,自己也做了多年的律师,对法律十分精通,从小喜欢医学和生物学的知识,大学时学习了物理和数学,后来做了房地产生意,又学习了经济和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可是说,这样广泛的涉猎不仅拓宽了他的视野,也为后来他的投资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WHY
按照这本书分类,大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类: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等。每一大类,都非常重要,不可替代。每一类学科中也有很多根基的模型需要重点掌握。也就是我们的说的做T型结构的人。
学科可以按照这样的分类去划分,但是万事万物都存在着联系,我们不可能只用一种思维方式就能理解复杂系统的所有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立场和主张,需要的是一种平衡和解释。
虽然很遗憾书中只给出了这套方法原理,并没有给出方法。关于多元化思维的内涵和外延,需要我们按照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慢慢补齐,会辛苦但是肯定会收获满满。我试着去搜集了重要学科的重要知识,分类如下(未完待续):
工程学:冗余备份模型
数学:复利模型,概率论
物理学:临界点,倾覆力矩,熵增定律
化学:自我催化
生物学:现代达尔文综合模型
心理学:认知误判模型
哲学:奥卡姆的剃刀原理,第一性原理
经济学:帕累托定律,
后来,我又发现了几个应用这种理论的范本人物:费曼和马斯克。特别是马斯克,生活中在我们同一时代当中,又为我这套理论的学习提供了现实的范本。
HOW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在生活中我观察了身边很多专业领域内顶尖的人,有趣的是,这些经验最终都让我不断的回到芒格的这个理论中,我也越来越坚信,这种方法就是普通人追求普世智慧的最正确道路。芒格说的他自己掌握了一百多种模型,而我们普通人,如果掌握几十种,甚至十几种,就已经会超越身边的大多数人,成为生活的智者。
关于如何去获得这样的思维:
1搜资料:必须是一手资料和最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
2.讲定义:能不能用简单又准确的语言来讲清楚这个原理
3.应用范围:每个原理都有他的实用范围,想要应用起来,就必须清楚这个模型的边界
4.怎么用:头脑风暴至少10个可以应用的场景以及能够解释的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