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情的阶级性

爱情的阶级性

作者: 青石说 | 来源:发表于2020-11-10 14:17 被阅读0次

    爱情,这个多么美妙神奇而又耐人寻味的字眼,历来是被人们吟咏歌颂的话题。爱情是多种要素的结合体,它包含着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道德的、美的等诸多内容。随着社会的生产发展,历史的不断推移,人们对爱情的认识、要求和表达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然而,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中,爱情都是具有阶级性。

    首先,爱情的阶级性受到社会的阶级属性影响。爱情在阶级社会中,无不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在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关于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爱情的终结是因为他们所处的阶级不同,他们对于双方的爱所附加的条件不同。保尔是一个革命者,是布尔什维克,他要献身革命。在他看来“第一是党,其次才是你和别的亲近的人们”。如果冬妮娅不能和保尔一样加入到革命者的行列,那么他们的爱情就只有结束。

    保尔与冬妮娅

    资产阶级小姐冬妮娅的认知中,她爱的是保尔“这一个人”,而不是爱保尔的“那一个人”。冬妮娅所爱的“这一个人”指的则是她最初认识的那个勇敢憨厚而又不甘受侮辱的保尔,爱的仅仅是保尔这个个体,而不是处在社会中眼里革命第一,其次才是亲人和自己的保尔。他们两者的社会地位、身份不同,这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的爱情带有阶级属性。此外,他们对对方的爱所附加的条件要求,无论是对于保尔还是冬妮娅来说,这都是不可能做得到的。保尔革命,冬妮娅不革命,这更加证实两者爱情的阶级性。他们最后也只有以爱情的告终来坚定自己的立场,实现自己的追求。

    其次,爱情的阶级性体现在爱情观上。人们常说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则会表现在思想、性格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不同阶级的爱情也有着不同的追求,有着不一样的爱情观。无产阶级的爱情是建立在为实现人类更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基础上,而资产阶级的爱情则与之有着天壤之别。在中外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无产阶级的爱情是因革命而相互结合的,是比较纯洁的。对于资产阶级来说,“婚姻是一种契约”,爱情被打上金钱的烙印。例如《基督山伯爵》中的邓格拉斯向富有寡妇求爱,为的就是按“契约”发财。

    一定社会形态中的人的思想、精神会受到该社会形态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那么作为社会中个体的人,其爱情观就会受到所处社会环境中的客观因素制约。纵观人类的爱情史,家庭门第、等级观念、个人抱负和文化水准等等构成了爱情价值的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中,阶级性明显贯穿其中。人处于社会的一定阶级地位,个人的精神、思想、素养等都带有鲜明的阶级烙印。这种阶级差异会妨碍到一些青年男女的结合,即便有为了热烈追求爱情一时冲破阶级局限的男女,但是他们身上仍然是背负着社会舆论和阶级偏见的压力。或者他们自身阶级的差异也会逐渐显现出来,最后也是会演变出不幸的爱情悲剧。《复活》中的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即使结合了,我想,传统的道德和舆论的压力也会使他们的爱情产生变异。

    在现今社会的爱情观中,人们对于择偶条件上还是会受到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的制约,依然强调门当户对的重要性。可见,爱情的阶级性仍然是存在着的。“为了爱情故,一切皆可抛”也是受限于这个时代的这种观念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情的阶级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hj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