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8章——祸患之源

《道德经》第8章——祸患之源

作者: 尊儒崇道 | 来源:发表于2021-06-24 08:35 被阅读0次

原文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本章用水作寓,进一步阐释如何才能“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揭示了道体的另一本质属性“不争”之德。阐释了水为何“几于道”?以及怎么样才可以“几于道”?同时也阐明了人世间的祸乱之源。

1水为何“几于道”

因为水:

“善利万物”;

“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呼应第2章德之总纲:“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故水“几于道”。

2圣人该怎么样做才可以“几于道”

要达到“几于道”,老子讲了7个方面的要求:

“居善地”:所处的位应居处谦卑,“处众人之所恶”;

“心善渊”:心境应格局高远,谋虑深邃,“善利万物”;

“与善仁”:与人交往能够有同理心,“不争”;

“言善信”:知行合一,言出行,行必果;

“正善治”:为政能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事善能”:具有充分的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之或不盈”;

“动善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审时度势,顺应天道,以待机宜;即“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用之不勤”。

3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阐释的首要目标及核心宗旨都是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立于不败之地的本质即“无尤”,其秘诀即是“不争”。

“争”则生“尤”,故祸患无穷。

此“上善”与“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恶已”是否矛盾?

此“上善”指道之“不争”之德;“天下皆知善之为善”的善是指与“恶”相对的概念,意指好的方面,如好人好事。就像以前提倡学雷锋,就是“天下皆知善之为善”,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五花八门的“摆拍”,甚至出现了很多小学生拿着自己的东西说是捡来的,就为了“拾金不昧”这个“善”。这种为了善而为之善的谎骗便是“斯恶已”。

相关文章

  • 《道德经》第8章——祸患之源

    原文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

  • 久龙宣言.11

    全观天上人间,分析古今历史:*人类多数苦难是人为!*自私是痛苦之源!自私是无形的牢笼!自相残杀是祸患之源!自相残杀...

  • 同乐社会

    久龙 全观天上人间,分析古今历史:人类多数苦难是人为的。自私是痛苦之源,自私是无形的牢笼!自相残杀是祸患之源,自相...

  • 同乐社会(共产主义中级阶段)

    全观天上人间,分析古今历史:人类多数苦难是人为的。自私是痛苦之源!自私是无形的牢笼!自相残杀是祸患之源!自相残杀是...

  • 日记

    我被《道德经》第5章里那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所振。它的意思,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开舌举,必有祸患。不如守德于...

  • 《道德经》中有关的圣人章句大全

    |无缺 《道德经》号称诸子百家之源,凡道家者流也莫不尊老子和道德经为宗,这其中原因,大致与《道德经》中有关的圣人之...

  • 不懂人性规律,容易好心办坏事!

    《道德经》: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意思是:懂得规律的就叫做明;不懂得规律,轻举妄动,就会出现祸患。 我们...

  • 刘备攻吴轻敌大败,陆逊坚守哀兵大胜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九章说,“祸莫大于轻敌”。意思是,没有任何祸患比轻敌更大的了。简单来说,就是“骄兵必败”。 ...

  • 龙且傲慢轻敌而大败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九章说,“祸莫大于轻敌”。意思是,没有任何祸患比轻敌更大的了。简单来说,就是“骄兵必败”。 ...

  • 骄兵必败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九章说,“祸莫大于轻敌”。意思是,没有任何祸患比轻敌更大的了。简单来说,就是“骄兵必败”。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8章——祸患之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hw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