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43岁组建湘军,战场上败仗居多,官场上屡屡不得志。皇帝纵然相信能力但也不相信衷心,官场同寮们合得来的不多,得罪的人甚多。自己带领湘俑拿下武昌后,趾高气昂信心倍增。去攻打九江,因为没有军饷,在不和江西巡抚打招呼的前提下,自己设立关卡收军饷,最终也得罪了江西巡抚。好景不长,好不容易夺下的武昌不久又被太平军攻占无力回抢,九江也久攻不下。同僚们都不愿意相助。自己重病在榻时,心腹罗泽兰分道扬镳自行开干。祸不单行,败仗之际,老父亲也过世。50岁的曾国藩早生华发,一度抑郁,借着给父亲守孝之际。将湘军的军政大权拱手让给好友彭玉麟,回老家养病尽孝。
在家养病之际,偶遇一位丑老道,赠与老子的《道德经》,劝解“避其锋芒,以柔克刚”,重读《道德经》,曾国藩方才大彻大悟。吃败仗、遭受排挤孤立,根因还是在自己。自己性情强硬孤傲,凡事都采取强硬态度,不妥协不懂周旋和忍让。殊不知成大事者,在当下取势。
从成事来看,成大事者,包罗万象,圆润处事,投其所好,整合更多的力量和资源来助成大事。
从为人来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存在即合理。和自己不一样的不见得就是不对的。可以不效仿但是没有必要厌恶。不然就是自己思想不开明,胸怀不开阔的问题了。
曾国藩守孝期间,接任他湘俑的彭玉麟不仅重新夺回了武昌,九江也一并拿下。后来经过询问,彭玉麟为了整合到湖北巡抚的力量,在巡抚家宴上送大礼,还让自己的老娘把巡抚的小妾接到家中久住几日,送了贵重的礼品并认了干女儿。小妾回府后没少在巡抚耳边帮助彭玉麟说后援的话,最终促成湘俑和绿营联手拿下武昌,收回九江。曾国藩颇为震动,曾经认为自己搞不定的别人都搞不定,自信自负,败仗连连也是有自身的原因。固执强势,自傲自负,不招人待见,导致自己孤立无援,最终成不了大事。
《道德经》曾国藩16年前就读过,但可以说是只读其文不知其义。一定要自己吃了大亏上了大当,经过高人点拨回头再度,才能大彻大悟。
读到这一段,真的很有共鸣,想着自己在良品栽的大跟头,在微思敦长达一年的郁郁不得志,和曾国藩的问题也有几番相似。但是我破局的决心却不足。不能破局就不能得志,不能得志就更不能破局,真真的恶性循环。50岁的曾国藩尚能放下自尊承认错误,我一个年纪轻轻的平庸之人,又有什么资本骄傲的坚持着自己的毛病呢?
你不和自己死磕,怎么会有破局之日?
你不对自己狠?怎么能怪别人对你狠?
已经32岁的我,已经进入职场夹心中层的尴尬局面。高层够不着,基层不想下,中层憋憋屈屈不得志。
接下来的破局3招:
1.交新朋友,人脉圈建设
2.包容度,利他心
3.经济上的大度
4.日常积小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