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投资理财区块链研习社
社会能进步,主要是因为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中国式众筹朋友圈原创

社会能进步,主要是因为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中国式众筹朋友圈原创

作者: X咖啡馆 | 来源:发表于2019-04-20 08:25 被阅读5次

每个步入中年的人,都要问问自己:

如何开始我们猝不及防的人生下半场?

——土豆大叔

Day31:得失

很多人面对世间生活的大凡小事,表现的很焦虑,甚至抑郁成疾、痛苦不堪。

其实,人生的诸多焦虑,大多是能力和欲望之间的冲突。

比如,不同辈分、年龄段人之间的代沟。

代沟,像人活着就要食物,植物活着需要空气一样,说明生命涌动,月异日新。

重要的不是代沟,而是如何看待代沟——

代沟是常态,也未必不是“好”事。

家庭能跃迁,社会能进步,就是因为下一代总是不听上一代人的话。

再比如贫富差距。很多人表现的痛恨富人、同情穷人,好像富人天生品德败坏,穷人必然行为高尚。

其实,贫富差距和不公平,就像自然界的山峦沟壑,也都是客观常态。

正是有了差距,少部分人才有动力改变、创新,创造新工具,推动新技术,社会总体才会有发展进步。

试问,如果每一代人都很“听话”,没有代沟的爷孙父子,家庭关系多“祥和”?

如果没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全族围猎一只兔子,全村分舀一锅饭,社会关系多公平?

有些人,一听大叔讲第一个众筹项目没准备赚钱,就脑袋摇晃的像拨浪鼓。

一方面是我没讲清楚(个人表达能力不足),但更重要的还是得失思维——付出就得有看得见的回报,做生意就是为了赚收的回的钱。

投资必然图回报,这当然没错,但是当即刻兑现货币,还是享受时间复利、增值红利,这真的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了。

如果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办法克服的?

PS:

和吃一顿大餐,买一个LV包包,去一趟新马泰旅行一样,平台型众筹无非关乎三个问题:

生存保障为先——有“里子”,拿的出手;

认知决定偏好——钱花哪里,人在哪里;

消费就是投资——复利效应,要“面子”。

靠谱,好欺负,有资源,这些有一条,都好谈。

出力,出钱,出态度,一条也不出,真不好谈哪!

愿意付出时间,精力,资源的小伙伴,快到大叔碗里来。

Day31-2:初生牛犊,以教为学

越来越喜欢和比自己成熟的人沟通,能学到太多太多东西。

和比你牛的人交流,是学习,讨教,同时,你也在帮他们自我审视和完善。

所以,不要太“尊敬(畏惧)”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

你周边,有在体制内工作过的牛人,已经、计划出去自己做点事的,推荐一下给大叔~

法律,财务的专业牛人最紧缺~

Day32-2:制度与人

巴菲特在一次演讲中提到:

“好的制度是一种无缝的、非官僚的信任之网,没有太多稀奇古怪的程序,只有一群可靠的人,他们彼此之间有正确的信任。如果你们拟订的婚姻协议书长达47页,那么我建议你们这婚姻还是不结为秒。”

制度再完美,在人面前也是枉然。

比如众筹股东,只要有一个进来是神鬼,那迟早有人(±姥爷们)得出面维稳、河蟹掉整个项目。

反过来,如果人靠谱,不在乎(且能承担)小得小失,制度的执行和冲突都可以修改完善,只要大家合理博弈,需求相对最优解就可以。

熟人之间,不像火车站的商家和顾客,单次博弈,宰一次算一次。

国人对熟人和陌生人两幅面孔,这恰好是熟人圈众筹的人性论基础

所以,最重要的事情,依次是选人,选人,选人。

Day33:曲径通幽

我们都知道,在物理世界里,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

但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通车不仅容易拥堵,还可能发生严重车祸。

一切商业模式,其实也都是围绕人的生活提升的。

既然是人与人的交换,创业者就更需要思考,如何避免直线最短的物理思维:

比如,冲上去说,我有好东西,把你兜里的钱,放我兜里吧。

听起来很搞笑,是吧?

还别说,很多微商,初级创业者,甚至个别成熟企业都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粗暴的给你朋友圈推广,发微信、短信,刷屏广告骚扰,让你想直接拉黑。

相对比较好的做法可能是先加个好友,慢慢留言点赞互动,适时在对方需要的时候出现(你懂的)……

但是,想要有粘性和信任,最终还需要固有邻里、好友关系的激发,微信群的出现让这种激发成本更低——发现好东西,相互推荐,病毒式传播……

目前市面上,最高级的玩法可能就是社群运营和社区团购模式了,已经催生了小米和拼多多这样的独角兽。

这些模式现在回头看,其实很简单,就是充分利用社交工具红利,大幅度降低营销和渠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

大叔看来,这种模式,也不会持久,它违反了商业的本质——让人生活变美好(多花钱)。

总体社会价值越来越少了,经济怎么发展?

中国式熟人圈众筹,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背书,从人群中精准挑选有靠谱、有一定经济实力和高品质诉求的成长型中产,将消费者变成股东,让消费者决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需求消费什么,就投资生产什么,顺便推广和销售什么)。

品质提升,经济发展,人脉互信,社会进步……一站式解决

只是,就像美团创始人王兴说的一样: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好吧,原话好像是哲学家罗素说的)。

在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

尼采的这段话,哪里是哲学,明明是可以变现的科学知识啊。

Day34:态度也是能力

最近有小伙伴在公号留言:

大叔,我读了你的文章,深受触动。我已经30+了,但还是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储蓄,三学历也不高,各方面的能力都不突出。但我特别想要实现人生跃迁,我能怎么帮到别人?

我的回答始终是:你真有那么想吗?那么,态度第一。

再有资源和能力的人,不愿意付出一丁半点给你,也是枉然。

你男(女)家再有钱,对你抠门算计,挤不出牙膏,你还觉得ta对你来说有爱吗?

积极主动,是凡事都要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事情担当,不要把错误和失败归结于客观条件。

面对单位领导的对你的看法,面对行业的收入偏低,面对家族企业的任人唯亲,你会怎么看,怎么做?

最常见的是面对爱人的性格,比如不爱做家务,有的人永远是争出个对错,宣称对方不爱自己,对家庭不负责。

积极主动的态度,应当是:爱人不(爱)做家务,是客观事实,就像地球有引力一样的存在,你想去掉引力吗?那乘个宇宙飞船,逃离地球吧,问题是你有吗?

说点实在的,正因为ta不做家务,当初可能才只能找到你这样的对象,好嘛!

如果你有选择的能力,还会呆在原地?看领导眼神?领那点工资?

承认事实,面对事实,将客观事实与态度分开,你就会跳着踢踏舞去拖地、做饭、上班,因为这是你的需求,而不是他的必须。

婚姻和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对错,只有对幸福负不负责的态度。

工作,人脉其实也一样,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永远是自己人生版图的圆心点,你的站位才是决定性的,你才是戏剧舞台的主角。

反过来,你再关注别人,也注定是别人生活的配角。

那么,你对自己的未来,主动做过什么?

主动点,撩大叔,吗?

Day34-2:痛和改变

没有痛点的人,不适合走新路。

自我感觉生活状态良好的人,听不懂中国式众筹,即使碍于面子请来了钱,也请不来人——这些人不会投入精力和资源给项目。

就像活的很好的企业,不会分配给创新项目一样。

诺基亚,西门子,乐凯,都是活的太好舒服了,所以死了。

人天生都有惰性,企业生存压力大,改变本就很难,所以温水煮青蛙,到死都不觉得不适。

改变难,还是不够痛。

走新路的人,不要寻求理解和支持——很多人对你的忠告,就是对他们自身处境的辩护。

Day35:作恶与行善

博弈论里有几个基本要素,剧中人,策论和收益,而局中人、行动和结果统称为博弈规则。

博弈论,用到经济学和人的世界里,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外部约束,来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不同于人性自私论)

从科学和进化的角度来讲,人没有天然的“好”,也没有天然的“坏”,都是相对的。

与人为善,还是背后一刀,全看双方的处境和立场——都是下意识地做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自然客观世界,几乎如此,比如:

你突然吓唬一个小狗狗,可能就咬你一口——他的策略是先保护自己。

再比如火车站小贩宰乘客——他的策略就是利用仅有的一次机会,坑到钱。

但是人类毕竟不同于动物,有社会属性,都是“社会人”,都有相对固定的居住地,稳定的圈子。

短期来看,做好事与做坏事,都可能能让局中一方的人利益最大化。

但在多次博弈中,人们只需要持续的做好事,一次世俗的好运,就足够立地成佛了——反过来,做坏事也需要一件接着一件,但坏运气导致败露一次,也足够葬身海底了。

比如,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去圆,而实话,不管面对谁,什么场景,只有一种说法

从概率上讲,大家觉得一生一次好运,和一生一直走运,是一个量级吗?

所以,不讲道德与规则,单从经济和数学的角度出发,行善的结果,比作恶的结果,能好出多少倍?

作恶,就是“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能进步,主要是因为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中国式众筹朋友圈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mp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