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圣地亚哥在与一位少年聊完天之后独自出海、捕鱼。
他捕到了有史以来他遇到的最大的鱼,他和他的猎物耗了几天几夜,任由它带着他和他的船往东行驶,最后他赢了,鱼被他绑在船边想要拖着回陆地,没想到血腥味引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鲨鱼,圣地亚哥也一次又一次地与鲨鱼搏斗。但每次都以鲨鱼咬掉大块的鱼肉告终。
最后,圣地亚哥拖着只剩残骸的大鱼回到了他的窝棚。酒吧的老板娘以为他捕的是鲨鱼,但他已经无力去解释什么了。
鱼线的两端分别拴着鱼和圣地亚哥,鱼的放弃意味着死亡,而渔夫的放弃而意味着失败。
在老人看来,他不能接受失败。他曾经过另一个黑人水手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比掰手劲比到星期一的下午,甚至连裁判都要每4小时换一轮以保证睡眠。每次鱼线把老渔夫的手或是背部的皮肤割伤,他都会告诉自己:鱼儿快坚持不住了!我也快坚持不住了!不,我能坚持下去,我会胜利!然后把记在心里的两本经书默背上几遍。
他一边扯着鱼线一边艰难地宰杀夜里被光诱上来的飞鱼。放血、破肚、却除内脏,片鱼肉,然后就这么用卷曲了刃的刀把鱼肉一片片地吃下去,以补充体力。
他告诉自己这些鱼都是有营养的,同时他也告诉自己大鱼受了伤,支撑不了多久了。
一切好像都在他的掌握中,大鱼果然支撑不住了,成了彻头彻尾的猎物。尽管后来鲨鱼也来了,但是圣地亚哥为了猎物又鼓足了勇气与掠食者展开了尊严一战。
小男孩说老人是最棒的鱼夫,这话一点也没错,在航海的技术上和钓鱼的技术或者他不如别人,但是论持久和耐性,他若论第二,应该没人敢排第一。
论坚持,这个看似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动作,最简单,却也最困难。
《百年孤独》里,那个日复日一日用融掉的金子做成小金鱼的人,月亮上,没日没夜伐桂的吴刚,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日夜穿透沙和尚胸膛的飞剑。
坚持,重复,好像不同又好像相同的两个词,有没有意义,意义在哪里,意义能持续多少,只有做过的人才知道。
信念感,是看完这本书后留给我唯一的三个字。对身份的信念感,对要做的事的信念感,与命运无关,与抗争无关,只是,我是个鱼夫,我要打到大鱼,把它拖回岸上,卖个好价钱,仅此而已。
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是有原型人物的,我想他和小说里的老人应该相差无几,不得过且过,对要做的事坚信又笃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我想拥有这种性格的人,不管是从事什么行业的,不管身在何方,都会是一种引人注目的存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