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文学,不只是故事

文学,不只是故事

作者: 季莜 | 来源:发表于2017-11-03 16:56 被阅读0次

    “神话是所有故事的总和,古代英雄们的人生境遇与我们大同小异”

    我在初中的时候非常迷恋小说,那时候我陷入了所谓的“玛丽苏”情节中不可自拔,不止言情小说,我最爱的其实是穿越小说,借由那么一个时空错乱,迫使自己暂时逃离烦闷无聊的生活。在初二初三那两年,我几乎读完了图书馆所有的言情穿越小说,后来这一度成为我骄傲的谈资。

    高中时我依旧在读,不过已经放弃了言情这类小说,我开始读青春文学,看郭敬明,读落落,读笛安,那时候最小说支撑了我整个高中时代,同时也开始有意识的阅读一些经典,比如太宰治,比如三岛由纪夫,比如沈从文,那时候我爱上了nirvana,爱上了X—Japan,爱上了Linkin Park。同时也爱上了五月天。我也追星,可我从心里讨厌社交,我只想把我喜欢的人沉默地放在心底,任由外界如何变化,任由喜欢他们的人来来往往,我只觉得,心底这份不值一提的爱,支撑了我脆弱、叛逆的时光。

    那些人以及那悠长岁月里的那些事,都承载着我关于未来的想象。你不能否认,高中是多么无趣的一段时间,但也因此,我更加的沉入于那些吸引我的东西中,和我晦涩的试卷一起,互相角逐,但也用相同的力道,推着我朝前走,如同一个炫目的万花筒,将我深深地吸引进去。

    后来我读了中文系,开始接触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小说,但这时,我已经,没那么爱“文学”了。日复一日的分析,各种繁杂的理论都让小说在我眼中成为死气沉沉的标本,失去了原本的生命力。“盲目”崇拜理论带来的虚荣感,而不屑于读小说,我傲慢的认定了,小说只不过是最惹人生厌的生活,而理论,却可以将生活解读的片甲不留,在理论中,我可以清醒的解读生活本身,甚至我自己。

    而这个偏见,我依然存留至今。

    阅读文学作品之前,请谨记三个词“记忆、象征、模式”,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主动思考。托马斯·福斯特在《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中》就为读者列出了一张清单,关于象征的清单。我们都应该知道,仔细学习《圣经》是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必须做的功课,没有之一。20世纪中期之前的作家们都接受了扎实的宗教教育,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人类遭受的大多数磨难在圣经上写的细致入微。

    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求我们放下我们普遍的道德评判,保持谦虚的态度,努力进入到作者提供的世界中去,并且放慢速度,留意每个角色是怎么出场的,以及他们在重要时刻如何做出选择。经典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并不是故事的曲折丰富,人物命运多舛,而在于它能够在简单、平常甚至接近隐形的事件中,捕捉读者的注意力,启动读者的深邃感受,所以,经典作品对读者是有要求的,它们不是来讨好读者的,而是用来被发现的。

    我们可以注意这样一些看似寻常的描述,要知道,小说里没有多余的句子,每个句子都蕴含了巨大的意义,这就是考验你感受力 的时候。

    旅程、吃饭、吸血鬼、似曾相识的故事、天气、暴力、政治、基督、翅膀、性、水、地理、季节、长相、失明、心脏病、反讽,这些所有,都是值得我们眼前一亮,虎躯一震的。小说是纵横交错的意义网络,具有无穷无尽的阐释空间,要想弄清楚象征的可能含义,我们得运用各种手段:问题、经验、原有知识,每位读者对每一部作品的阅读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文学研究的乐趣就在于,可以遇到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阐释,因为伟大的作品能承受大相径庭的解读方式。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必须记住:世间只有一个故事。故事来源于别的故事,诗歌来源于别的诗歌,而且它们不拘泥于题材,诗歌可以向戏剧学习,歌曲可以向小说学习,这在文学理论中,被叫做互文性。

    如果一个人一生中只能读一本书,我希望是《荷马史诗》,荷马为我们描述了人类的四中伟大斗争:与天斗,与神斗,与人斗,与己斗,说到底,所谓人生的意义,不就是通过与这四者斗争来证明我们自己吗?

    文学作品中有生活,有哲学,有万物,有永恒。这一切,都吸引着我们,孜孜不倦地进入到它的世界,它可以解答我们源源不断的疑惑,我们无处诉说的苦闷,我们与生俱来的罪恶,并带领我们,回望深渊里的那只眼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不只是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nt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