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慢一点,没关系!

孩子,慢一点,没关系!

作者: gaoqini002 | 来源:发表于2018-10-11 21:39 被阅读0次
每日一篇

最近,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磨蹭”的偏见!

那天有事不得不早起,6:30叫醒孩子,没睡醒的他有点烦躁和赖皮。

想着7:00就必须从家里出发,我就催促她“快点穿衣”;

看她愣在洗漱台,催促“快点刷牙”;

看她有一口没一口地吃饭,催促“快点吃饭”。

催促次数越多,越觉得孩子是故意和我唱反调,做什么都不上心,磨磨蹭蹭只会耽误时间。

出门时,我很不友好地把袜子扔给她,加一句:“赶快穿。”

这时儿子坐在地上,怎么也穿不好,心急的我打开门,她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快不了!”

看着崩溃的她,我突然醒悟:一大早,就把自己的焦急间接转嫁给了孩子,快节奏、紧迫感早已破坏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她爆发了情绪以后,更加挫败地坐在地上,可怜兮兮地看着我。

“慢一点也没关系,妈妈等你!”

这句话,好像有魔力一般,她马上停止了哭泣,迅速地穿好了。

看见她这样,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6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每日一篇

                          -1-

教育就是慢艺术

教育,有时候就是慢艺术,做父母的不能急,也不能催。

只有父母淡定了,孩子才有机会按照自己的生命轨迹去长大。

朋友小莉前段时间就很抓狂。

婆婆说要来她家住一个月,本以为常年不住一起,临时的一个月很容易过去。

婆婆天生急性子,还啰嗦。

第一天开始,就马不停蹄地催促她儿子。

吃饭时,说“快点吃”;送孩子上学时,说“快点走”;孩子在房间做作业,她也时不时跑进去,说“快点做”。

看见孩子上厕所,也会下意识地催一句:“快点上。”

刚开始她很委婉地和婆婆说:“妈,不着急,让孩子慢慢来。”

婆婆眼神一撇,特别嫌弃地对她说:“你不催着一点,他哪能长大?!”

几天后,孩子因为不适应,情绪波动很大,而且特爱慢吞吞的。

平常好好的行为,现在一下子就问题百出了。

不主动吃饭,不主动看书,不主动做作业。

眼看孩子不好好做,婆婆更加变本加厉地催。

她终于忍不住了,语气很不友好地顶撞了婆婆:“孩子就这年纪,你总是催催催,他也不能一下子长大啊!”

婆婆一赌气,就提前回了老家。

                          -2-

其实,按照她以前的养育方式,孩子是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吃饭穿衣,刷牙洗脸,看书写作业的。

父母放慢速度,不仅仅是让自己喘口气,更多的是为了让孩子去感知生活,感受周围环境,认识世界和思考未来。

当然,孩子也并不会因为一时的磨蹭,成为不负责任又拖拉的人。

反倒是父母的包容、理解,会给他更多思考的空间,在每次尝试中学会自我处理、安排事情。

现实生活中,当孩子不按照父母要求的方式去行动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地催促孩子做同一件事。

孩子刚开始可能会内疚不安,但催促的次数越多,孩子就会从内疚变成不耐烦,最后上升为反感、讨厌,甚至憎恨父母的这一行为。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效应,叫超限效应——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

此效应来源于作家马克·吐温。

话说有一次,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他决定多捐款。

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准备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被反复催促的孩子,心理活动和马克·吐温当时一样,最后就是被“逼急”了,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总而言之,越是被父母催促,孩子的反抗心理愈发高涨。

每日一篇

                      - 03 -

孩子也会反思

心理学家说:只有给足孩子时间去体验,他们才能从实际生活中明白,自己是谁,要做些什么。

喜欢在屁股后面催促的父母,常常会担心:如果不催孩子,孩子会不会更加放飞自我,把该做的事情搞得一团糟?

当然,可能会,但不会一直都那样!

孩子也会讨厌麻烦和问题,如果知道是拖延导致的问题,自己也会反思和想办法,然后调整自己的内在状态。

倘若是一直按照父母的节奏,匆匆忙忙地做每件事,孩子永远也弄不明白什么事是自己的,什么事是别人的,一旦生活出现问题,他不会意识到这是自己的责任,而会怨恨催促者。

就算赶时间,只需要提醒孩子注意,也不一定要催促孩子,可以这样做:

脆弱式表达,将“你快一点”变成“我希望......”

“你快一点吃饭,马上校车就要来了。”

变成“妈妈希望你十分钟以后可以吃完饭,然后我们有三分钟的时间下楼,这样就来得及坐校车。”

在家庭教育当中,脆弱式表达,会让孩子更了解父母的心意和需求,能引发孩子自觉的合作。

用强迫式或者紧迫式地表达:则会让孩子产生内疚感,觉得自己不够好,从而引发孩子消极抵抗、做事被动。

“如果你晚上八点半完成作业,你就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做自己爱做的事,如果是八点完成作业,你就有一个小时可以自由支配。如果你是九点完成作业,就没有自由安排的时间了。你会难过,妈妈也会惋惜。”

告诉孩子行动快慢的后果,这种提醒最好能够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想后果。

别指望催促孩子,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孩子不能在有情绪的状态下去理解父母的情绪。

父母坦白而直率地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孩子是愿意体谅父母需求的。

                        -4-

朋友给我分享了一件小事。

她儿子球球,6岁的小男孩,那天站在门口不愿意穿鞋。

她主动要求帮忙,球球还是不穿,反复了三次之后,她气得狠狠地把鞋子扔到地上。

球球看到妈妈扔了鞋子,被吓愣了。

平静了一下,她对儿子说:“球球,妈妈现在要送你上校车后,才能去工作。今天有很重要的会议,不可以迟到。可是,你这样,妈妈上班就真的要迟到了。”

“在我心里,你上学也很重要!但是你不穿鞋,我们就不能出门,妈妈现在特别生气,很想打你屁屁,可又舍不得,所以,我只能把你的鞋扔了。”

球球听到她说,他很重要的时候,表情慢慢地放松了下来。

听妈妈说完,完全明白了妈妈的处境,然后就乖乖地穿上鞋了。

父母陪伴其实就是等孩子慢慢成长,帮助孩子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从而区分想象与现实,言语与行动。

他既能发现自己,也能从这些自我安排中了解他人,最终形成自我与世界的认知。

真正毁掉孩子的不是磨蹭,而是父母的快快快!

每日一篇

相关文章

  • 越前进,拆台的就越多,所以要做好自我防护

    慢一点没关系,别摔的粉身碎骨

  • 孩子,慢一点,没关系!

    最近,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磨蹭”的偏见! 那天有事不得不早起,6:30叫醒孩子,没睡醒的他有点烦...

  • 孩子,慢一点,没关系

    儿子平时就属于不急不忙,慢吞吞的脾气,老师还说如果能改掉这个毛病,能进前五名。我也一直为孩子这个慢而焦虑。 今天晚...

  • 2018-12-05

    只要你不停止,走慢一点没关系。

  • 慢一点,没关系

    学习了游泳,克服了对水的恐惧,可以自由的憋气、漂浮,但始终还是没有掌握好腿部动作,不禁有些沮丧。联系了老师,...

  • 慢一点 没关系

    很久没有早起了,最近忙碌了一段时间,身心皆疲惫,于是早早睡下,睡到自然醒。 醒来的时候有点犯困, 又迷迷糊糊睡了一...

  • 慢一点,没关系

    天气渐凉,加上连续阴雨天,早上起床磨蹭。出门有些晚,加上出门后才发现没给娃穿厚外套再折返,出门已经八点零六分。 路...

  • 慢一点 没关系

    在我闯了不知道第几个红灯之后 鹅小姐有真的生气 她说大莉 你要认真的遵守交通规则 我每次苦口婆心的跟你讲 又去搜很...

  • 慢一点,没关系!

    总是会向往着,向往着今夜的星子会更明亮些,明天遇到的人会更友善些,更向往着远方变得更加优秀明朗的自我。 ...

  • 慢一点,没关系

    慢一点,没关系,等一等彼此。 慢慢走着,慢慢等着,精神就融在了一起。 昨晚妞妞和华哥很融洽的讨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慢一点,没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pi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