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把小说《呼啸山庄》看完了。要说感受,并没有很明显的。小说嘛,就是靠情节推动着你看下去。
我是看了别人的推荐,才看的这本书。那篇文章里讲《呼啸山庄》是一本恢宏的书,怎么夸它都不过分。很惭愧,看完,我并没有这种感觉。对整本书的一些细微的感受,想了想,还是有的。否则,这本书不是白读了吗?我可不想把看书仅仅作为一件炫耀的事来做。
这本书的描述很特别,它是通过丁恩太太(呼啸山庄的管家)向画眉山庄的租户洛克乌先生的讲述来展开的(为了替生病的洛克乌先生解闷)。小说中的“我”大部分时间指的是丁恩太太,偶尔是洛克乌先生。所以,这个故事,像是你久别回家,家人闲聊,说起来邻居谁谁谁最近发生了什么什么事,怎么样了,不免夹杂了中间人的观点,而事件当事人的具体心境则变得神秘,隐匿在了背景当中。这是一个讲述复仇的故事,或许如果由男主角或者女主角来讲述,那强烈的憎恨或癫狂情绪,会给读者带来太强烈的神经冲击?抑或太直白的呈现反而让小说的艺术美感大打折扣?看完,心中不免有些疑问,为什么卡瑟琳没有坚持嫁给希克厉,他们明明视彼此为对方存在般地相爱着?希克厉到底恨谁,他为什么要如此地复仇?因为不是他讲述(他也永远不会做这种事),所以答案变得无从得知。
希克厉的复仇方式很奇特。中国人的复仇方式是,我恨你,便要积蓄所有的力量去杀掉你。中国的复仇故事很少,有也是在武侠小说中,一般是为了父母或者师傅向敌人报仇。希克厉是为了自己的尊严和爱情向敌人复仇,而且也并不是简单地杀死对方。他从呼啸山庄离开后,不知道去了哪里,然后带着一笔财富回来。这时的他已经变成了一个高大威猛充满了力量的人物。欧肖是他要复仇的对象,可是他已经整日地沉迷在了酒精和赌博当中。很好,希克厉就顺势很轻松地让欧肖将他的大部分财产变更到了自己的名下,欧肖的儿子则成为了他的仆人,没有教养,像希克厉小时候一样。卡瑟琳嫁给了林墩,林墩也是他的仇人吧。他便娶了林墩的妹妹,生下了自己的儿子林墩.希克厉。卡瑟琳生产的时候去世了,生下了女儿卡瑟琳.林墩。到了第二代,林墩.希克厉和卡瑟琳.林墩变成了上等人,而哈里顿.欧肖成为了仆人。仿佛卡瑟琳.欧肖、埃德尔.林墩,希克厉之间角色颠倒了。也许最深刻的复仇便是把敌人打入当年自己的可悲境地中去。光看这人人物的名字,就可以了解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卡瑟琳.欧肖,卡瑟琳.林墩,林墩.希克厉,卡瑟琳.希克厉等等。
外国人的性格和中国人不一样。《呼啸山庄》中,仆人是份工作,是为了挣薪水的。不做了可以离开。可是在中国古代,仆人就是把人身自由、尊严、生命所有的一切都给了主子。所以,《呼啸山庄》中没有主子,只有东家。仆人也不用卑躬屈膝,不高兴为谁服务也很理直气壮,因为对方没有付给自己工钱。中国的仆人怎么都一副奴才相。
《呼啸山庄》中复仇,也是明刀明枪地进行。不像之前的中国影视宫斗剧,没有那种暗地里迫害或者诛心论。很讨厌那种恶毒的、如针般细密地陷害,甚至都不知道敌人是谁,人已经死了。
呼啸山庄的文字也很好,很容易读。希克厉的凶狠、邪恶,仿佛也只是种自我折磨般,并未曾倾注到某个人身上。故事的结局很好,上代人在墓碑中继续纠缠。而卡瑟琳.希克厉和哈里顿.欧肖产生了爱情,他们结婚了。这是否也象征着仇恨的结束呢?是否也象征着卡瑟琳.欧肖和希克厉的结合呢?毕竟希克厉将哈里顿.欧肖变成了和自己一般的人物了呢。
恨,只是因为爱而不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