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惭愧,我是学财务出身,对于理财的一些知识,大学就有涉猎,可以说是近水楼台,虽然理财意识萌芽较早,但是真正付诸实践却晚了很多,如今我也是强迫自己将一些理财的心得记录下来,供大家做参考,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使你的理财少走一些弯路。
06年大学毕业,当时工资不高,好在我平时比较节俭,也有一些结余,因为钱少,可投资的品种也很少,股票这种高风险的投资品种被厌恶风险的我天然排除,当时科室里的一些姐姐们都在买基金,当时正赶上那波大牛市,被她们挣钱的热情感染,我也就没多想就选择了投资基金,而且是随大流听当时合作银行的一个大堂经理的话就买了一支新发行的指数基金,谁知买了之后,三个月的封闭期没过就赶上股市大跌,因为当时对基金这个品种也基本不了解,怎么选择何时买卖完全不知(真佩服当时的自己呀),这第一次的投资经历当然是以狼狈失败告终,最终以0.7元的价格卖出,亏损很严重。
可能是投资金额不大,第一次的失败经历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我也没有因此而努力学习理财知识(现在想来真是后悔呀),反而让我走入“歧途”,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基本也没什么积极的理财操作,就是简单的储蓄,然后存到一定数额就做定额存单(因为当时还没有利息稍高的银行理财),就这样坚持了4年的时间。后来想想,当时自己也不是没有理财的概念,就是阅历见识浅,知识匮乏,自己没有能力做出理财规划,也没有得到有识之士的指点,错过了学习投资理财的重要时机,多么痛的领悟...所以建议一些以各种理由还没有开始理财的同学,学习理财还是要趁早呀,总有一天你会受益匪浅
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见识的增长,我的收入也越来越多,再加上结婚后两个人挣钱,我手里的闲钱越来越多,因为工作性质,跟银行打交道较多,银行理财刚一推出的时候,我就大胆的将自己的钱都买了银行理财产品,虽然跟银行所签的协议中有风险的提示,但是据我自己判断,这种产品因为利息相对较低,应该基本没有风险。后来事实证明,这种银行理财产品基本是属于刚性兑付的。虽然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法很多,未来也不排除刚性兑付规则的打破,但是作为家庭理财产品的一部分应该还是值得配置的,尤其是一些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比起定额存单优势很大。
慢慢地我开始系统的学习理财知识,学习了很多投资理财的观念,其中有一条被我执行很好的就是“分散投资”理念,即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除了购买风险较小的银行理财产品,我开始买入一些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这次的买入是事先做了一些功课的,比如说会去“天天基金网”查一下基金的历年业绩和行业排名等,虽然比较简单,但较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我也基本上算是第一批投资P2P理财的人之一吧,当时“宜信”从国外将P2P的理财形式及概念引进国内,虽然当时这种形式还处于灰色地带,因为利益巨大,很多大胆的人开始效仿宜信的这种模式在线下开设门店吸纳资金,我所在的城市也一夜间出来很多推售这种理财产品的门店,当时利息很高,年息12%-15%的比比皆是,受高息的诱惑,我对这些理财机构做了一些调查了解,发现这些机构一般都有大的集团做背书,于是我就大着胆子投了一些,为防止风险,我一般都是做三个月期的,这样将周期缩短就可以提高理财的灵活性,稍有风吹草动可较快的赎出。这样大概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P2P在全国很快的发展了起来,各种国资系、风投系理财的大平台开始发展起来,我就将资金有地方的线下平台全部取出放入大的网络平台,不再一味的追求最高收益,同时投资的金额也越来越大,由原来的几万元到后来最多时候甚至到了大几十万元,到目前为止已经差不多有6年的时间了,我从未碰过雷,基本我只投大平台,不追求最高收益,这是我这几年来投资P2P坚持的原则。
在此期间,一次偶尔查看银行账户,我发现自己一直以来投资的一支指数基金居然有了差不多17%的收益率,我开始认识到基金投资对我理财品种配制的重要性,于是我开始恶补基金相关的知识,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些选基的方法,比如看晨星网的基金评级,也不再通过银行来买卖基金,而是通过“天天基金网”这个基金大平台来购买(当然也有很多其他的购买平台,这个也只是我的个人习惯),因为他提供的产品更多,费率更低,同时,我基金的选择也采取了多样性原则,指数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甚至包括一些国外指数基金和黄金的ETF联接基金,目的是为降低风险,同时也不错过各个板块上涨的获益机会。虽然到目前为止,基金投资尚未给我带来超高收益,但是总体算来年化10%的收益是有的。
当然了,如今的我已基本算不上理财小白了,但是,股票投资的教训还是深深刺痛了我,大家都说,中国股市是7输2平1挣钱,我的教训告诉我,这句话大体是对的,股票是个非常专业的投资工具,非专业人士还是勿碰为好,作为小散,大多数人是挣不了钱的,更成不了大师,一般都成了一茬茬被收割的韭菜。
对于我自己的理财和投资水平我在不断的摸索学习中,希望以上的文字能抛砖引玉,带给你一些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