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终于送走了阿富汗研修班,看他们走的时候竟然内心也没什么波动,甚至没有好好跟他们道个别。临别前,领队说要拥抱一下也没怎么理他,微信上留言说“leave China with tears”我也没回复…..不知为何好像变得越来越没有什么感情,变成人工智能(还是并不智能的那种…..)
在大连住的hostel....虽然有点蜜汁角度....上午收拾好东西,去给老师送小票,回来路上远远看见一位“大腹便便”(无贬义)的大哥,忽然第一反应就是“唉,那是我们的人吗?”这才有一种恍惚感,走了可能就不会再见了呀!其实这段时间也有好多暖心的小细节:和Passon聊人生,忽然哭了起来;Mustafa说我最后几天看上去很疲惫,说他们这些人让我很烦…facepalm;领队说除了我之外所有人都很喜欢他,还是一遍遍说Mia is the best,然后拿给我好多礼物,想想自己其实做的还蛮过分的;eating festival 吃蛋糕时作为难看且不上镜的模特被喂食;和Passon比在头顶放水看谁走的远,我坚持了十几步;听他们显摆自己上电视的细节….十几个小时过去啦,他们大概也已经回到那片想了好多天的土地上了!那就祝愿大家万事顺意!
下午终于有时间去看了“哪吒”,哭一阵笑一阵然后觉得自己好像活过来一点。单从故事的正能量还讲,应该还挺赚我这种傻乎乎的眼泪的。“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这大概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我们每个人可能自出生那一刻就会有各种标签(忽然想到标签理论),然后我们会很不自觉地就变成标签下的人物,变成了其他人偏见中的样子。以前我觉得是“人性本善”,觉得世界处处都是光明的,后来感觉我们大概每个人最初都类似于白纸,(即便确实有恶的基因存在)但那些大雨中为我们撑伞的人,对我们报之以微笑的人,愿意陪我们走过泥泞的人,让我们变得更善良。有一度我很不喜欢“原生家庭”这个词,觉得这就是软弱者为自己生活的不幸寻找外部借口,所有的不成功都归咎于原生家庭,为自己脱罪便可轻松一点,现在倒愿意把“原生家庭”理解为更广义上的成长环境,我们所接触的所内化的必然会影响我们的行为选择。(即便如此,还是不喜欢那些只会抱怨原生家庭,好像自己的不快乐是全世界的过错….)不知为何忽然又想起了被北大退档的河南考生……再扯下去估计会离题太远….
前两天又去小鹿拍了证件照,同时翻出了一年半以前拍的照片,两两对比(假设小鹿的技术没有退步,这个假设应该还比较合理)那么我这一年半真是不止丑了一点点……
那时我还是像个女孩子......好了乖乖听网课吧…没几天就要烤试辽!
话说,我那个university economics 果真坚持了不到十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