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聊到育儿的话题,我分享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同时也有了很多的思考,今天就来分享两个例子,谈谈我的思考吧。
一、朋友家孩子目前读一年级,之前从来没有报过写字班,但是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写出来的字也很好看,比那些报过班的孩子还要写得好。
可是孩子的班主任却跟我朋友反馈,她认为孩子的字写的有点飘,其实还可以写得更好,还说孩子这么聪明,家长要对孩子更加严格一些。
我朋友认为孩子的字写的很好了,但是面对老师的期待,她还是会要求孩子写得更好。
另外她家孩子上课不敢举手,很怕自己答错,因为他看到其他孩子答错了老师会有点生气。
我的观点:首先,老师对孩子有期待是好事,说明老师足以认可他,但是老师的期待过高就不一定是好事了,总是会习惯于看到孩子不足的地方,孩子就会有很大的压力。
在学校里孩子有很多的压力,而他回到家就需要父母多接纳,多鼓励,这时不要再给孩子压力了,可以告诉孩子你写得已经很好了,只要你后面继续多练习,一定会写得越来越好。
对于孩子不敢举手这件事,不敢的背后是害怕答错,答错会害怕受到某种惩罚,这种惩罚是孩子目前不能接受的。
这时父母要做的也是接纳,不要有任何的评判和否定,先接纳孩子上课不举手,可能在我们旧有的观念里,上课举手的孩子才是厉害的,才是真正讨人喜欢的。
其实不是的,举手回答问题只是一种表现,关键是要看他自己有没有真正学到知识,只要老师问的他懂就行了。
另外要在接纳的基础上去引导孩子,告诉他其实说错了没关系的,如果他知道答案,可以尝试着举举手,这个举手不是为了图得老师的喜欢,而是他敢于去挑战自己,只要他尝试了就是很棒的。
二、朋友说小儿子都是准小学生的人了,上写字班还要哭鼻子,一定要在里面陪着写。明明应该二胎更加要游刃有余才是,但这个状态跟哥哥完全两个样。
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引导,问他为什么会哭,回答是控制不住。这个样子怎么进入小学状态?好焦虑啊。
补充:妈妈还说别的孩子不哭,为什么就他的孩子哭,读小学了还哭怎么办。
我的观点:第一,妈妈在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较,别人的孩子不哭,我家的哭就不应该。第二,妈妈认为哭是不好的。
其实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不需要去比较。
另外哭并不是什么问题,哭只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我们要透过哭去看看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他到底怎么了,比如他需要妈妈陪着,妈妈不陪就哭,他可能是缺乏安全感,那么平时妈妈就可以多多陪伴孩子,给他多一些安全感,多一些爱。
当陪伴得多了,孩子就会感到安全了,自然就不会哭了。
尹建莉老师的书上谈到过,只要孩子不触及安全和道德的底线,其他任何事情都可以去允许孩子,哪怕孩子犯错也没关系,父母不要把孩子的一些问题看得很大。
只要父母不认为孩子有问题,孩子就没问题,比如孩子的哭,闹脾气,懒惰,拖延等等,都可以允许孩子,有了父母的接纳和爱,孩子才会慢慢产生内在动力,有了内在动力,孩子不向上都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