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小二述哲文
图/网络
为了追求侵犯戏码的真实,在女主不知情的情况下,男主假戏真做,这部于1972年,由贝托鲁奇导演《巴黎最后的探戈》,虽因对人性深刻的反思获得奥斯卡提名,但导演以及剧中饰演男主的演员对女主的伤害,却讽刺性地展现了人性灾难中的丑陋一幕。
我始终觉得,创作展现人性恶的作品之初衷,应当是为了反对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阴暗面。但明明为了遏制阴暗,却干着和阴暗别无二致的事情,这是本末倒置,更比恶本身更让人深感寒冷。
当一个作恶的人告诉世人不要去为恶,这背后,一定有某种“扭曲”。
《巴黎最后的探戈》是法国一部尺度相对较大的电影。
影片一开始,培根的一幅散发自闭、阴暗,甚至是扭曲气息的画作出现在眼前,暗示着这部电影将如画作一般,“笔触”凌厉,“色调”如血液般“鲜明”。
电影的男主角是一名中年作家,名叫“保罗”,由“马龙·白兰度”饰演。
电影中的“保罗”从美国来,定居在法国,是中年作家,他的情绪不太好,繁华的巴黎街头上,他身影中的失魂落魄已然掩盖不住。
他甚至会诅咒呼啸着疾驰而过的有轨电车,因为那电车经过时的声音太刺耳。
保罗整个人低沉、阴郁,因为他刚刚经历妻子的死亡。保罗的妻子是自杀,而且走得并不算“安详”,自杀的场景因为骇人而让保罗印象深刻。这时,浑身散发着青春与活力的让娜出现了,二人擦身而过。
而后,二人在一个等待新主人的公寓再见,并没有多少言语交流,二人便在窗台边发生了关系,有些狼狈。
之后,即便让娜的未婚夫也来到了巴黎,但是让娜却经常去公寓与保罗相会。
让娜对保罗的了解并不多,她眼里的保罗,看上去总是有些忧郁,整个人有些沉闷,让娜也曾试着去了解保罗,但是关于保罗,让娜只从他的嘴里知道一个讯息:保罗的大学在刚果,专业是研究鲸鱼如何繁衍后代...
保罗的神秘让让娜疑惑,而保罗对于“亲密关系”的特殊癖好,曾吸引过让娜,也曾伤害过让娜。因为保罗的坚持,在二人发生“亲密关系”时,保罗提出一些怪异甚至残忍的要求。
因为保罗的特殊癖好与对自己过去的隐瞒,让娜愤怒、伤心,她想过离开,但是不知不觉间,他觉得自己似乎无法离开这个神秘且粗暴的男人。
除了演绎二人复杂的关系,影片还有关于二人混乱记忆的“副线”。关于让娜的记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长在墙上的霉菌,以及一些笔记本上关于男性名词、男女特征器官等词汇,后者大多是她从百科全书上摘录下来的,这些大多出现在她的少年时期,对于让娜来说,成长是罪恶。
而保罗的记忆,相比让娜来说更加混乱。在保罗的记忆中,更加抢眼的,是他灰暗的童年。
保罗的父亲,酗酒、打架、男女关系随意,不是合格的丈夫,更称不上合格的父亲。而保罗的母亲,虽然也有些浪漫情怀,是也是一个酒鬼。
至于保罗的成长,也并不算顺利,脱离酗酒的父母,他曾是一名拳击手,但运气不好的他吃亏很多,而后他当过演员、鼓手、以及记者等等,后来他来到巴黎,和一个有钱的女人相爱并且结婚。之后,他开始吃“软饭”。
当然,保罗的婚姻也并不美满,妻子死后,她找到妻子活着时的情人,发现妻子情人和自己的气质很像,睡衣都与自己是一样的。完成对死去妻子最后的怀念,保罗彻底放下了对已故妻子的留恋,这一刻,婉若新生。
完成这一切之后,保罗悉心打扮,打算和让娜一起好好生活,而让娜却已经下定决心结束这段混乱的感情,这是她逃避自己感情的方式。保罗的爱让她有些害怕,他的爱太疯狂,又太具毁灭性。
让娜开始筹备与她的新爱人汤姆的婚礼,却在街头遇到了尾随的保罗。
让娜拒绝了保罗重新开始的“要求”,但保罗却不愿意放弃,继续纠缠。二人相互追逐来到了一个正在举办探戈舞比赛的大厅.....在舞池中狂欢和纠缠后,让娜想要离开,但是保罗的纠缠似乎和难以甩掉的恶魔一样。
保罗跟随者让娜来到了她母亲家里,他告诉让娜,他想知道让娜的名字。
让娜说出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用父亲的手枪击中了保罗。
“那就是你的名字,我记住了。”保罗跌跌撞撞来到阳台上,最终倒下,身体和婴儿一般蜷缩着,死在了阳台上。
房间中,手里依然握着枪的让娜自言自语,她在练习她将对警察说的话:“我不认识他,他跟踪我,想侵犯,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让娜说的并不全是谎话,戏里,她确实不知道“保罗”的名字,而戏外饰演“让娜”的女演员“施奈德”也确实被侵犯了。
为求逼真,男主在拍摄电影中的“侵犯”戏码时,确确实实侵犯了“施奈德”,这一幕戏很真实,因为它本身就是真的,每一个面部表情,每一个肢体语言,对于饰演“让娜”的女演员“施奈德”来说,都是真实反应。
无关演技,只与伤害相关。
玛利亚.施奈德拍完这部提名奥斯卡奖的电影之后,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因为男主角借拍电影侵犯她时使用了黄油,玛利亚.施奈德对黄油避之不及,做饭只会使用橄榄油。而后的岁月,因为消化不了那次被迫假戏真做的屈辱经历,她最终患上了抑郁症。2011年,58岁的玛利亚.施奈德去世,5年之后,她的悲惨经历,才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下。
至于玛利亚.施奈德在演戏时被侵犯的事情,除了男主角本身,包括电影导演等人,都是知情的。
旁观者的冷漠,以及受害者的沉默,让许多罪恶于人的眼皮底下蠢蠢欲动,直到受害者被吞没。但让人感到讽刺的时,明明是展现人性的电影,却最终成了复杂人性的塑造者。
电影的初衷,不应该仅仅是追求逼真,还应该是通过演绎,尽可能展现人性中的好或坏,以此在提倡某种积极、正面的情感、价值观等等。
若是为了反映阴暗,而去刻意制造阴暗,在我看来,这种电影没有价值,只有犯罪和让人嗤之以鼻的“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喜欢请点赞关注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