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报大人关于“豹舍”的来历,不禁感叹创意之脑与造物之手的完美结合才能成就今日古村新貌,因此也特别希望那位德高望重的“虚无主义者”林老师能来到我的第二故乡——忠山十八寨考察一番,因为这里的文化更加久远,而重要的是,很多遗址杂草荒芜、很多古屋因无人居住而即将荒废。
本人拍摄这里是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国家森林公园格氏栲景区西北5公里的岩前镇忠山民俗村。乡间古镇里,有上千年的古建筑和民风民俗,更凭借满目绿意的景致入选“福建最美的十大乡村”。
本人拍摄十八寨历史悠久,古风淳朴。相传旧时村子是由大大小小18个寨子组成,故古名十八寨,现有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古建筑二十余座,还流传着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民俗。如每年正月初九的一年一度以迎急脚尊王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节,踩街、百桌宴、打米粿等民俗文化活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祈福会,点灯转灯,五月二十五的建城节,村民们以古老的方式演绎着对幸福生活的理解。
本人拍摄 本人拍摄 古老的村落,静静的光阴村落中古老的建筑群掩映于群山绿树的疏影中,错落在青瓦白墙的普通乡村居所间,为溪水、稻田和竹林所环绕。
朋友航拍砖雕石刻、牌匾楹联旧态斑驳,仔细看依然可见精美。石街、石桥、古刹、古墓、宗祠、家祠、官厅、古民居建筑随处可见。其中尤以先贤祠、楚三公祠、绳武堂、蜈蚣街、船型石桥、姜朝奉茔、永兴庵等保存最为完整。
邻居家穿越万寿岩遗址的万年时光,十八寨在岩前兴盛。在村子的一角,有唐朝会昌年间集资兴建的永兴庵,至今终年香火鼎盛;元代时曾筑围墙建城门,明代时修桥铺路兴水利,至清代顺治年间这里已有十姓十三公聚集而居。
古老的村落,静静的光阴楚三公祠是忠山杨氏第十三世杨楚三所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为两进制穿斗式硬山顶木构建筑。
我最喜欢的是“先贤祠”。三明尤溪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诞生地,十八寨文风鼎盛,自古扬重贤重师之风,历代村民崇尚理教,自宋时起先后有八十余名学子金榜题名,四人中进士,二、三百余人步入官宦仕途,先贤祠里至今仍供奉着杨时、罗从彦、李侗和朱熹四大理学名家。
本人拍摄 这是我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溪上的一座石桥吸引的我们的目光。桥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穿越数百载光阴至今,仍承担着自己的使命。石桥最有特色的当属其桥墩,其形尤如高翘的船头,整座桥梁平架在这三个船形石桥墩上,远远望去,好似一座浮桥,故名为“石浮桥”,任洪水滔滔,这样的船头可保石桥平安。
朋友拍摄最著名的当属蜈蚣街。它的用材都是再普通不过的花岗岩条石,而不寻常之处则在于这些条石的选型与铺法,街面正中皆选用长短相当的细长条石,首尾相连顺着街巷的走向纵向铺就,两侧则用大小大致相等的岩石板横排铺砌,整个街面中间略高,两侧略低,突兀的中线条石如同长虫躯干,两侧的横板则如爬虫的百脚,整条古街,好似一条大蜈蚣爬行在古村之中,由近及远蜿蜒而去。
这样的路面设计的最大好处就在于永不用担心内涝。
古老的村落,静静的光阴蜈蚣街两旁,不少房屋已经残破。2014年的一场大火,50多栋民房被烧毁,成了一片废墟。每次看到日渐稀少的古建筑,就想如果有更多的人和力量来维护该有多好啊。
本人拍摄千年的时光悄然过去,古村依然静静地立在那里,任风吹雨打,任时事变迁。
本人拍摄 古老的村落,静静的光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