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银杏黄了!去甪直古镇缅怀一段车马慢时的爱情

银杏黄了!去甪直古镇缅怀一段车马慢时的爱情

作者: 文艺范流氓 | 来源:发表于2021-11-19 14:34 被阅读0次

    图/应志刚

    但凡古老的地方,多少会有些传说。距今1500多年历史的甪直保圣寺,自然也不例外。

    话说这保圣寺内有4株古银杏,两雄两雌,已经活了一千多岁,株株树冠华茂,每年到了初冬时节,满目金黄,一点一滴揉碎在枝叶阑珊里。

    传说里,这古银杏是两对有情有义的青年男女变幻的,据说求佛千年,只为生生世世在一起。

    故事很老套,说的是镇上的两位富家千金,与借住在保圣寺内的两位穷书生约了月下私奔,不料被家长棒打鸳鸯,两位千金羞愤投河。

    得知心上人殉情,两位书生痛不欲生,跪在佛像面前苦苦哀求,愿化作银杏受风剑刀霜、天打雷劈的苦,只愿有朝一日能与有情人花好月圆。

    佛祖受了感动,遂了两位书生的心愿。而两位千金的香魂得悉此事,也甘愿化作银杏,陪着有情郎,千年万年深情凝望。

    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流传。这则故事传了多少代,谁也说不清楚。但镇上的老人,倒是可以给你讲讲一段真实的故事。这故事,也与这寺内的银杏有关。

    为方便故事的讲述,暂且撇除与保圣寺一墙之隔,被民宅圈起的一株银杏不提。

    单说这寺庙的后院,立着3株古银杏。在斗鸭池东侧,有一株雄树,高逾15米,腹中寄生枸杞。西侧另有两株银杏,靠南的一株为雌树,靠北的一株为雄树,此树腹中寄生榆树,犹如“怀中抱子”。

    银杏树下长眠着两个有趣的灵魂。一位是甫里先生,唐代的文学家陆龟蒙;另一位是新教育先驱、现代作家、出版家叶圣陶先生。今天就来说说叶老与这银杏旖旎的故事。

    1917年春,23岁的叶圣陶受校长吴宾若之邀,到甪直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执教。

    在这里,他和校长吴宾若、同事王伯祥志趣相投,冲破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和各种阻力,对教材、课程、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革新,意气风发地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为人生而教育”的乡村教育改革实验。

    甪直的风土人情给了叶圣陶无限的灵感,其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社会背景、人物形象,都来源于甪直,来源于他在甪直执教期间的生活和教育实践。

    在叶老的文章里,经常有关于银杏的描写。比如小说《倪焕之》开篇就写道:……近岸随处有高高挺立的银杏树,西南风一阵阵卷过来涌过去,把落尽了叶子的杈桠的树枝吹动……

    著名的写意散文《三棵银杏树》,更是以深情的笔触,通过对银杏不同季节各种形态的描绘,将童年记忆和浓郁乡情都浓缩在了三棵银杏树上。

    而这两篇文章的取材和背景,都绕不开甪直这座美丽的江南水乡,也绕不开保圣寺内至今挺拔葱茏的千年古银杏。

    而这古银杏,更是见证了叶圣陶先生矢志不渝的爱情。

    1919年暑假,叶老把家从苏州城搬到了甪直,和外祖母、母亲、妻子胡墨林,还有刚满周岁的长子叶至善,一起过上了平静的乡镇生活。

    叶老和夫人都在“五高”任教,胡墨林教女子部,除教语文外,还兼教家庭生活课,讲授生活技能。她讲授的各种裁剪、缝纫技艺,很快就在甪直镇传开了。到了晚间,常有三五成群的姑娘过来串门,向她求教描花剪样、裁缝针织。

    数年的光阴里,看着古银杏冒了新芽,散了新枝,叶子黄了、叶子落了。银杏树下的小学校里,白天教书,心爱的人就在隔壁;家在小镇上,推开窗,便是小桥流水的风景;门口是小河,可以洗衣淘米;楼下是老街,升起煤炉就能做饭。

    执子之手的这段恬静小时光,再也没有走出叶圣陶的心里。在他的日记中,常有这样的话,“墨不在家,便觉异样”,“墨不在家,余则寂然无聊。”简单几个字,道尽了伉俪情深。

    在夫人逝世后,他曾有诗云,“山翠联肩,湖光并影……惯来去、淞波卅六,篷窗双倚,甫里苏州。”

    到底是忘不了甪直。叶圣陶弥留之际,常常念叨清风亭、斗鸭池、高高的银杏树和生生农场。

    1988年2月16日,叶老与世长辞。当年12月,先生骨灰安放进了甪直古镇,当年任教的学校,也成了纪念馆。

    自此,他与甪直,这个“忘不掉的第二故乡”,再也不曾分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银杏黄了!去甪直古镇缅怀一段车马慢时的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as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