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合肥 2018.7.24
最近几天,假疫苗案倾覆朋友圈,谴责和声讨随处可见,一片正义之声,让我们见识了舆论的力量。同时让我们再次感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无独有偶,人民日报也发文:“道德沦丧是当前经济滑坡的根本原因”。试问我们所做这些是真正的反思吗?
这些年,从三聚氰胺到疫苗造假,从地沟油到黑心肉,从皮革奶到毒大米,从幼儿园虐童到贩卖儿童等等。此类事件不绝于耳,从来没有停止过,似乎有越演越烈之势。食品药品关乎人命,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的事情了。难怪小到集体,大到国家,各个层面都在重唤道德。每逢恶性事件,都让道德背锅,这真不是什么好事。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不要一遇到事都和道德挂钩,不利于真正的反思。
谴责道德沦丧,呼唤道德回归,这可以理解,毕竟中华美德源远流长。从小背诵三字经也好,学习论语也罢,乃至以后道德教育灌输整个求学阶段。我们一直被灌输的是要诚信、善良、守信,然而我们长大之后看的现象却是截然相反的,似乎坏人更容易得逞,越是诚实的人越容易吃亏,也越容易受到排挤,而对企业来说,投机取巧的企业似乎更容易赚钱,而遵守秩序的企业却寸步难行。
学了那么多年道德教育,发现学的越好越吃亏,从善如流,不如从恶如流来的实在、实用。这难道不是悖论吗,教育先花20年左右时间让我们做一个好人,然后社会再花更多的时间改造我们,让我们慢慢的、痛苦的改变自己,不要做好人。据说,现在社会上不流行好人,因为有种歪理说,好人是骂人的词,说谁是好人,人不乐意,跟你急。
道德是这世上最经不起考验的东东之一。我们不妨做个试验试试,看你躺在路上,绕道的多,还是扶你的多;或者你假装走失了,手机钱包丢了,看谁愿意借手机给你用;再或者你被坏人施暴……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不愿意做一个好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我们教育是怎么教育我们的呢?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谴责道德沦丧,而自己又道德几何?要我说,这真的和道德无关,别再让道德无辜背锅了。
我们多年的道德教育不是没有意义,起码道德能让我们做一个有温度的人。道德的价值在于自律在于修身,这终归还是个人层面的事。如果你想放大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层面去,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道德的作用是有限的,当然也不应该是无限的。
我也不想否认道德对于社会治理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的错误就在于把这价值无限的夸大,夸大到道德不能承受之重。寄希望于道德回归不是坏事,但这决不能像押宝一样,否则多少有那么点赌徒的感觉。
试想一个人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甚至不分干扰的始终能做到道德自律,那他不是圣就是神。先说说圣,这圣人先哲,还有犯错误做坏事的时候,要不然怎么会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再说神,影视剧里看到神仙动凡心歹念的多了去了。这样看来,能靠道德完全自律的,要比圣和神,要了不起多了。用道德自律,寄希望于道德来约束人,真的是比蜀道都难,难于上青天,太不现实了。时间久了,只会让人感觉有黔驴技穷无计可施的味道。
一味的靠道德普世救世,那法治国家的建设,意义又何在呢?又有人反驳说,我们的需要道德和法治互补。在我看来这也是对道德的高估。不是不想高估道德,高估着实无益。道德成本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是成本,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又微乎其微,但是法律成本就不一样了,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它终究是你不能轻易忽视的成本。而道德的作用似乎又是有前提的,在人性本善的前提下,道德应有的价值,放在人性本恶的前提下,道德的价值又会是不是一个大疑问,这也是一个疑问。而法律完全可以忽略这两个前提,只要违法任何人都可以放在牢笼里。
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的命题,先贤大哲都无法搞清楚的问题,我也无意探讨。不管人性本恶也好,人性本善也罢,在法治层面并无区别。呼唤法治,不光要转变观念,健全和完善法律,营造法治氛围,提高执法者素质……还有很多很多要做的事。当前最应该要做的,转变思想观念和意识,把无辜的道德先放在一边,不要每逢坏事恶事都让道德背锅。这不利于社会反思和进步!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她在意什么,她的人民才会在意什么;她重视什么,她的人民才会重视什么;她信奉什么,她的人民才会信奉什么。国家和社会应该在意些什么,重视些什么,信奉些什么,值得这个国家和社会斟酌、深思。
2016年,普京就移民危机向欧洲喊话:连孩子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未来。而今天我们的孩子,正在遭受各种侵害……我们不希望等事情来临,才想起去解决,这多少都有危机公关的味道;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只是道德谴责,把所有的事往道德头上一扔,让它来背锅;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源头治理,我们希望看到的是震慑邪恶的决心,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保护人民、保护未来的力量;我们希望……
是时候了,请不要再让道德背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