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纯粹属于偶然,只是因为那天借书的自助图书馆没有找到自己想看的书,所以就拿了它。却不知它带给我的震撼会如此之大。
一路看来都不能自已地怨恨阿米尔,哈桑对阿米尔的唯命是从恭恭敬敬也让我大为抓狂……
一度是不能理解哈桑的,也看不到所谓的阿拉真主的存在。
种族区别的文化在哈桑心中也许是根深蒂固的,正如他无比虔诚地相信着真主的存在一般。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让自己在那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吧。
如果不能够接受那样悬殊的普什图人和扎哈拉人天生的阶级区别,他又怎么能够心甘情愿地对阿米尔倾尽所有,即便是在自己受尽伤害也要为阿米尔追回那只风筝?即使是知道了阿米尔的见死不救和栽赃陷害也选择顺从呢?
哈桑的信仰,真的太过于强大。他相信阿拉真主是存在的,他相信作为扎哈拉人的他天生就是要为身为普什图人的阿米尔少爷服务的。即便是在战乱时期,在阿米尔少爷已经远离了阿富汗之后,再次应拉辛汗请求的哈桑回到那座已许久无人打理的大宅子,也不会越权住进正屋内,而是带着怀孕的妻子住进了原先仆人住的小茅屋……
不止一次地想,如果哈桑没有这些信仰,他是不是会很愤懑进而反抗这些不公平呢?有一段时间我希望哈桑是这样的人,没有所谓的这些信仰,然后反抗。那时候我不懂哈桑心底深处的善良和正义。
我觉得或许我现在也是不懂的,毕竟我是个俗人。我真的不能理解哈桑的这些,我只为他感到心痛。
在阿米尔离开阿富汗二十几年后,通过拉辛汗,他知道哈桑娶妻生子,那张宝丽来照片中的哈桑幸福而美好,似乎世界不曾亏待过他。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看到后面我心里不断浮现出这句话。
善良的哈桑死了,就那样为了守护阿米尔少爷的宅子而死在塔利班的枪口下——他们把他拉到街上……命令他跪下……朝他后脑勺开枪……
后来阿米尔终于决定救赎自己,历经波折地寻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命运的转向开始有些微妙,似乎历史又换个方式重演了一遍。
小时候欺凌哈桑的阿塞夫对索拉博也做同样的事,然后这一次阿米尔没有躲在墙后看着,而是选择挺身而出。这是他欠哈桑的,早就该还了。正如拉辛汗所说“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此时的阿米尔就在这条路上走着。
索拉博终于把弹弓上的珠子射了出去,让阿塞夫真的变成了“独眼阿塞夫”,圆了哈桑的愿。
索拉博是哈桑,也不是哈桑。我想他从一开始就不排斥阿米尔,对跟他去美国生活怀着美好的憧憬。然而他毕竟不是哈桑,在阿米尔的诺言兑现不了的时候,他不像哈桑一样选择原谅,不原谅阿米尔,也不原谅这个世界。
看到索拉博自杀真的是让我眼泪忍不住打转,上帝啊,你为什么要这么对他……
索拉博进行急救手术的时候,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几年并且不止十五年没有做祷告的阿米尔,在医院那条长廊上,跪在从仓库拿来的白传单,朝着西方磕头,亲吻地面,泪流满面地请求着真主原谅自己这些年对他的漠然不觉,并承诺着以后每天会做祷告,会素食,会施天课,会熟背圣书上的每一个字……
直到此时,我才真正感受到,哈桑心底的善良,力量有多强大。就是因为他的善良,才改变了阿米尔,虽然或许它来得晚了些,但毕竟是来了。哈桑曾对阿米尔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在最后变成了阿米尔对索拉博的承诺。
后来,索拉博被抢救回来了……原来真主真的存在,原来哈桑一直以来都是对的……
我真希望,那一天放风筝时浮现在索拉博嘴角的那一抹微笑,真的就像阿米尔所说的,那是春天到来之时融化的第一片雪花……他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我更希望,这个世界,不再有冬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