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主次,高效成事
做事分等级,先抓牛鼻子
曾经有个实验,动物园管理员发现一个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就开始开会讨论,大家都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了。所以他们,将原来的笼子由10米加高到30米,第2天袋鼠又跑到外面来,他们将笼子的高度加到50米。这时长颈鹿问笼子里的袋鼠:“他们会不会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袋鼠答道:“很难说如果他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所有的事情都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不见成效了。与此类似的情况我们常常看到,一个人忙得团团转,你问他在忙什么,他却说不出具体来,只说自己忙死了,这样的人做事没有条理性,一会做这一会做那,结果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好,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更没有什么成效。
所以无论哪个行业做哪些事要见长效做事过程的安排与进行次序非常关键。
曾经有个故事,一个叫苏格拉底的老师,给学生们上课,他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瓶子,然后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瓶口放入罐子里面的鹅卵石,当着学生的面把石块全部放到罐子里面,接着苏格拉底向全体同学问到,你们说这个瓶子是不是满了,学生们异口同声答到:“是”,苏格拉底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袋碎石块,碎石从瓶口放下去,然后问学生现在这个罐子是不是满了,这是学生不做声了,过了班上有一位同学低声回答到“也许没满”。
苏格拉底会心一笑,又从桌底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班上同学,现在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吗?全班同学很有信心的回答:“是的”。不料苏格拉底又从桌子旁边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然后又问同学们,你们从我做的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启示?
话音刚落,一位向来以聪明著称的学生想达到,我明白,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的都满,如果比一下的话,还可以多做些事的。苏格拉底微微笑了笑,说你们的答案也不错,但我还要告诉你们另一个重要实验,而且这个实验比你说的可能还要重要。他就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有机会再把它们放进去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发现做事情前规划非常重要,在行动之前一定懂得思考,把问题和工作按照性质情况等分成不同等级,然后巧妙的安排完成和解决的是不是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这就是艾森豪威尔原则他的厉害之处——做事前需要科学地安排,要事第一,先抓住牛鼻子,然后依照轻重缓急逐步执行一串串的一层层的,把所有事情拎起来,条理清晰,成效才显著,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艾森豪威尔原则分类法: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事情,只有事前理清楚事情的调理,排定具体操作的时候,顺序,一切才能流畅地进行,并得到良好的收效。艾森豪威尔原则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我们根据自己的目标确定事情的顺序。
这一原则将工作区分为5个类别:
A必须做的事情,B应该做的事情,C量力而为,D可委托他人去做的事情,E应该删除的工作。每天把要做的事情写在纸上,按以上5个类别将事情归类: A需要做, B应该做,C做了也不会错 ,D可以授权别人去做,E可以省略不做,根据上面归类,在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里做a类和b类的事情,其实一天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只要将最值得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同样的道理,可以把自己1~5年内想做的事情罗列出来,然后分为ABC三类:最想做的事情,愿意做的事情,无所谓的事情。接下来你可以从a类中的目标挑出a1a2a三代表,最重要、次重要和第三重要的事情。
再针对这些a类目标抄在另外一张纸上列出你想要达成的这些目标,需要的工作,接下来将这份情感再分出ABC等级:最想做的事情,愿意做的事情,做了也不会错的事情。把这些工作放回原来的目标底下,重新调整结构规划步骤接着执行,这些要被称为六步走方法,即挑选目标,设定优先次序,挑选工作,设定优先次序,安排行程,执行。把这些培养成每天的习惯,长期坚持并贯彻下去,相信无数个条理性的成功慢慢积累,你将会拥有非常成功的人生。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身边有时间倒贼,没做多少事情,一天匆匆忙忙过去,忙忙碌碌年复一年,成绩,业绩却寥寥无几,两句老话说的好,自知是自善的第1步想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找出问题的根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