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063君子不器-1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063君子不器-1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4-09-05 05:34 被阅读0次

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意识很简洁,君子不是器具。

因为世间之人常常曾为器具,一旦成为器具,孔子就要把他们开除出军子队伍。

礼仪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人们成了礼仪的器具,只知像器具一样做出刻板的体态和手势,只知重复着完全一样的话语和笑容。那么这就成了器具之理,而不是君子之礼。因为君子不器。

礼仪只是一例,由人变器的事情,到处可以看到。

不少教师年年月月用完全一样的语句和口气,重复着同一本陈旧的教科书。虽然毅力可以称道,但未免太器了。因为他们让多彩的生命变成了复制自己。

刻板的官员,他们在会议上重复着上司的文书,在办公室扮演着自己的官职。连下班回家,还不把架子放下来,那也器了,把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僵化成了官僚体系中的一个构建。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人世间最重要的是这一个,也就是独立生命的自我把持,因为人的生命不可重复。法国哲学家博格森认为生命的真实在于冲动和绵延,而机器化的行为只是喜剧嘲笑的对象,他们的种种理论都与2500年前的中国哲学君子不器遥相呼应。

中国古代文字的优点是凝练,缺点是多义。例如这个器字概括了多少现象,却也可能奇异重生。器具,器物,器皿等等,表明了它的物化方向。但如果是器时器宇器质呢?显然又从物化转向了生命。老子所说的大器晚成,比喻大才须精雕,伟人需等待。也就是说,老子所说的器,是一个可以慢慢增长和优化的活体。既然是活体,就与孔子所防范的非活体的器有方向上的差异,孔子所不喜欢的器,永远成不了老子所说的器。因此他们两位其实都是在倡导活体

君子不器,在当代思维中又可以引申为抵抗人的异化,防止全面工具化等等。即便什么时候机器人大幅度地替代了真人的工作,人对人性的坚守还会持续。

机器人再精巧也不能成为君子,这是中国文化在人格意义上的最终节操,可能会坚守到最后。

相关文章

  • 20200606君子未死,人格未溃

    今天开始,进入《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 这一单元,使中国文化有了高尚灵魂,并与天地接通。大...

  • 随感 | 痴迷于《中国文化课》

    《中国文化课》一书,664页码,看入迷了,完全不想写文,今日只看书。 看到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了解和学...

  • 2022-03-16《中国文化课》-12

    今天开始看本书的第三单元,总标题是“大道•儒家佛家道家” 。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对后代的遗嘱。最好的遗嘱,莫过...

  •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和哲学理论,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家?

    导读: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和哲学理论,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家? 1、中国古代思想主要有道家、儒家、法家和佛家,那么...

  • 儒释道

    儒家讲天理、道家讲论道、佛家讲如法。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 儒家讲天命、道家讲自然、佛家讲解脱。 ...

  • 2021-01-09 第八百五十章 陈十一

    “所以道门推崇虚己,儒家说君子不器,佛家说空,诸相非相。” 所以崔东山曾经说过,三教祖师,唯独在大道亲水一事上,和...

  • 知行合一

    儒家做人,道家做事,佛家修心!

  • 一句话概括一家

    儒家;为学,日益。道家;为道日损,一至于无,无中生有。佛家;放下。 儒家;学而优则仕。道家;无为无所不为。佛家;灵...

  • 儒家道家佛家

    30岁-儒-修身-仁义礼智信 40岁-道-修术 50岁-佛-修心

  • 佛、儒、道

    “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开”,三重境界,豁然开朗! 来自古韵国学 所谓道不远人、大道至简,作为中国文化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063君子不器-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fe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