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读书
是多一些理性,还是更接近自己的灵魂

是多一些理性,还是更接近自己的灵魂

作者: 姜聿米 | 来源:发表于2019-05-17 23:31 被阅读0次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是多一些理性,还是更接近自己的灵魂

        这是《月亮和六便士》中最经典的话了,看过的人都会感到熟悉。

        然而最初的我却被书中的这句话所打动          ——   “ 感情有理智所根本不能理解的理由。”

是多一些理性,还是更接近自己的灵魂

        小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些测试,测试你是个偏感性还是偏理性的人?当然,测试结果早已不记得,但我还有印象——那时的我特别崇拜理智的人,遇事从来都是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所以做一个理智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我的理想目标。

        慢慢长大一点,对理性与感性又多了一些想法。一般来说,理性的人似乎都很能规划自己的生活,一切按部就班,工作稳定,就连恋情婚姻都很顺利。而感性的人,我总会想到街边涂鸦的艺术家,在街头的流浪歌手,还有随处可见的说走就走的旅人……

        似乎理性的人更加接近成功,可我依旧更喜欢同偏感性的人打交道。或许是他们无边际的想象力,或许是那份情感,理智所不能理解的情感。而我自己,是个感性与理性集结的混合体。但拿别人的话来说,文艺青年应该是要偏感性多一些的。

        感性之人自古多情,理性之人自古无情。即使不那么现世安稳,但我依然愿意自己是有情的那个。

        书中的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正是在情感与理智中选择了追逐自己的月光,即使不被他周围所有人都认可。但是这正因——感情有理智所根本不能理解的理由。

        也许在大家看来,之前的那个斯特里克兰先生,一个社会的称职人员,一个优秀的丈夫和父亲,一个可靠的经纪人,比起现在的这个抛家弃子、一心去追梦的人,要好上许多。所以很多人都在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可是书中有这么一段独白——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现在的我也差不多,虽然这与年龄无关。但是似乎我的血液里确实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踏上一段未知的旅途。而我的家里老一辈人,确实都更向往宁静平和的生活。我的爸爸妈妈,对我最大的期望就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的安稳一些。

        在中国,自古一直推行中庸之道,当然仍然不乏冒取激进之人。但是,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是多一些理性,还是更接近自己的灵魂

        我曾经看过一段话——

        曾经也有个阶段觉得父母不可理喻,越离家越远越好。离开家才发现,其实他们也有梦想,也曾经风华正茂,只是他们的梦想变成了我,我过得好他们就好。如果没有我,他们早就实现梦了。

        还曾经听过一个故事——

        以前有一个男孩,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其实是个同性恋。他不知该与谁说,朋友?老师?家人?身边的朋友似乎都是明显的直男,老师似乎一直都在教导正确的价值观取向,而家,是一个颇守礼仪的传统之家。于是,他选择了沉默。

        后来他通过相亲,交了一个女朋友,直接就打算结婚了。因为对他来说,好像一切都一样,无论是谁。一次,在街上,女友看到一个帅气的男生,不免犯花痴,原以为男友会吃醋,但他没有。他说他也觉得那个男生很好看。女友不禁奇怪了,但也没多问,他也没多说。

        后来,他们结婚了,有了孩子,组成了大家眼中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也就一直这样继续。

        再后来,他老了,终究把这个秘密写在了日记本上。他走了。他的儿女看到了,相顾无言。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我心知,这个家庭,这个社会,很难容许我一意孤行,所以,我选择将就,一辈子。目前看来,这似乎确实是正确的。”

        说实话,我也曾迷茫。当你心中的情感与你的生活相冲突时,到底该如何抉择?当然,因为我在书中最后看到了这段文字,给了我解答——

        我怀疑亚伯拉罕是否真的糟蹋了自己。做你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你喜欢的环境里,淡泊宁静自得其乐,这就是糟蹋自己?而当上著名的外科医生,拥有万镑年薪和漂亮妻子,就是成功了?我认为,答案取决于你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对社会义务的承担,以及个人追求如何。不过我还是一言未发,我哪里有资格跟一位爵士争辩?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点是吸引我的。

        ——我模模糊糊地觉着,有的人生在某地不得其所。偶然性把他们抛到一定的环境中,而他们却总是思念着一个自己都不知道处于何方的家乡。他们在生身之地仍是外来人,儿时就熟知的浓荫遮蔽的小巷,或者曾经玩耍的人烟稠密的街道,始终不过属于路过的场所。身在亲属中间,他们可能毕生落落寡合;处在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他们依然形单影只。也许正是这种陌生感,使得人们远走高飞,寻找一种永恒的东西,以便自己与之联系起来。也许是某种深深植根的隔代遗传,促使这些彷徨的人回归故土,那是祖先在远古时离开的地方。有时候一个人偶至一地,会神秘地感到自己属于此处。这里是他寻找的家园,他于是在从未见过的处所、从不认识的人们中间安顿下来,就好像这些都是他生来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安宁。

是多一些理性,还是更接近自己的灵魂

        在我小时候,从未想过其他地方会是我的归处。慢慢大了,出门在外,也异常想念自己的故乡。我遇见过许多人,听过许多故事,看过许多书,但是,关于提到这种“自己属于的归处”却只有两次,且都在书中。

        高中看过一本叫做《尼泊尔很美》的书,有位作者曾提到过她在路上遇到的以为旅人,印象中好像是位德国人,她曾经在九十年代来过一次,那时,她就觉得自己归属这个地方,似乎一直在为了追求这儿而寻找。我当时不大理解。后来,我一同学说,她也多么的希望自己能够有朝一日去到一个这样的地方,发现自己的心属于哪儿,自己归属于那儿。好像的确很幸福。

        再后来,我又有幸读了一本名为《伊斯坦布尔的假期》的书。书中的女主人公本生活于英国,却于一次算命师的预言后,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旅途,最后来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终于,发现,自己的一些记忆,以及自己,是曾经属于这儿的。

        我从未体会到过这种奇妙的感觉,但是慢慢的,它让我心生向往。许多人都在旅行,有人为了看看风景,有人是为了心中的朝圣之地,还有许多许多。

        我是个矛盾的人,一方面渴望着未知、探索,另一方面又想要平平和和。但是,我能确定的是,我不会停止自己的脚步。我只愿,用尽全力后,不会是注定平凡的一生。

相关文章

  • 是多一些理性,还是更接近自己的灵魂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这是《月亮和六便士》中最...

  • 2019-01-24

    人是理性动物。这句话的正确解读是:使用理性更接近于人的定义,使用理性更多的人最终将胜过那些更少使用理性的人。 人性...

  • 那你是理性多还是感性多?

    昨天被问到这个问题,那我究竟是理性多还是感性多呢? 以前我要回答感性多,现在我恐怕要回答理智居多,从参加冥想营之后...

  • 阅读随笔

    今天读到的这句话,深有感触。理性思考,对自己诚实也需要能力!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是理性的多还是非理性的多? 在理性中...

  • 理性与感性宣言: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很多人都有这种迷茫,是追求心灵的完满还是生活的富足,是追求更理性的选择还是更相信感觉,是更相信自己还是更相信专家。...

  • 晨间日记005

    1.文学是浪漫的、线性的、想象的。感性的人更爱文学,理性的人更爱逻辑分析。不要表面接近理性,内在仍然感性。 2.最...

  • 给自己的一封致歉信

    是委屈,懦弱,还是自卑? 是贪心,欲望,还是善良? 一度以为自己坚守的原则是理性的,却发现框住的是自己的灵魂。 可...

  • 写作,带你更接近灵魂

    不知何时开始写文章让我是畏惧的,所以加入弗兰克的写作营想逼自己一把。 童年的记忆,小学三年级命题作文"xxx的爱象...

  • 老去,便会更接近灵魂

    老了,成为与岁月抗衡的“败寇”,老了,是与自己灵魂的一场交流。风烛残年,是无法想象自己老去的模样,鹤发童颜,是永于...

  • 地铁杂思

    地铁杂思。人很多很挤,这么多灵魂在一起……只是有些沉重。 肉身是灵魂的载具,这个载具有自己理性头脑,强大强大挣脱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多一些理性,还是更接近自己的灵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gc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