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我在简书上有规律的写作已有半年,虽说发表了10万字左右,但是我并没有刻意练习自己的写作水平。
对我来说我的文字仅仅可以称得上——记录,记录生活,记录阅读,记录自己的胡乱的思绪。
当我阅读《财富自由之路》时,我得知笑来老师每天都保持写3000字的习惯,难怪《财富自由之路》在得到上
获得了那么多粉丝拥戴,每次当我遇到很困惑时,或者失去方向时,只要看一遍老师的书,就会有茅塞顿开的神奇
效果,内心又充满行动的力量。
笑来老师、古典老师、彭小六老师都曾强调过写作的重要性,写作其实是将你的思考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一个途径,
演讲、课程分享其实都源自于调理清晰的思路和成型的文字。
思考-记录-整理-分享
再思考-再记录-在整理-再分享
这个大概就是为什么,很多大智慧的人都推崇年轻人要阅读国学经典,因为那是几千年文人不断研究最终保守的璀璨之星。
我们应该怎么练习自己的写作水平?
参考《刻意练习》书中关于本杰明 ·富兰克林学习写作的例子:
比如,美国建国早期的伟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早年受的教育水平很有限,能够写出通顺的句子就了不起了,但他又很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名叫《观察家》的杂志,他发现杂志中的文章质量非常高,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写出那样漂亮的文章。但是他又不认识这些优秀的作者,给他反馈。那怎么办呢?他就去模仿这个杂志中文章的写作方式,最开始是他去模仿,他们怎样措辞呢?如果我自己写这句话怎么写,我写的方式和他比较,他的好还是我的好,为什么人家的会更好。
在用词提升之后,他还是感觉文章哪儿不对,就注意到,原来自己的文章的谋篇布局和结构逻辑也不对,所以他又把观察家杂志上的文章段落打断,自己重新梳理,我写文章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人家作者为什么有不同的顺序呢?在他不断的揣摩和研究下,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作家。他的著作《穷查理智慧书》以及后来的自传都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中的经典案例。
你看,富兰克林其实运用了刻意训练原则,解决了一个我们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就是我既想要提高能力,但是又不认识牛人,请不起这样的专业导师,那怎么办?那我们可以运用刻意训练的原则,来拆解高水平的案例和书籍帮助我们提升。你看刚才这个案例中,富兰克林就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通过研究高水平案例,分析他们可能成功的原因,然后自己刻意地,反复训练,不断改进技能。
可是还有一种情况,我这个领域连经典的书籍也没有,行业专家的意见也不能确定就是正确,怎么办?作者说,这样的情况,就要回到刻意练习的本质,让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及时的、高质量的反馈来提升效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