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十月四号,国庆假期第四天,也是每日十公里跑执行的第四天,我不知这决定从何来,或许九月的最后一天还无此打算,也许刚开始跑还充满了无厘头,但是,就这么开始了。
村上春树,其实呢对他及他的作品算不上熟悉,但是他有本自传深触我心,这本书甚至还没有买下它,只是在网上看到了只言片语,但是,深触我心。好的文字是有灵魂的,灵魂与灵魂相触,擦出火花。他的这本书叫做《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个动作表面看有其偶然,但是细究起来背后的原因难免林林总总,一战前的欧洲在各种躁动中被萨拉热窝那一声枪响彻底搅动起来了,与我而言《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就是那一声枪响。
村上描述自己三十年跑步生涯起点时这样说“闲话休提。我就这样开始了跑步。三十三岁,是我当时的年龄,还足够年轻,但不能说是“青年”了。这是耶稣死去的年龄,而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凋零从这个年纪就开始了。这也许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在这样的年龄,我开始了长跑者的生涯,并且正式站在了小说家的出发点上——虽然为时已晚。”
现实中许多人的重要决定就是这么的……,没有乌云闪电,鞭炮齐鸣,就这么淡淡的开了个头。一件事,如果过于重视开头的噱头,那实在是低估了过程的坚持,每天都背这十字架往前走,才能说我是真的信了行了,每天的新我从每天的重生得来。
那么其他的躁动因素呢?是日益加重的肩周颈椎疼痛吗?是渐渐弥漫的亚健康吗?是对老之将至的对抗吗?是微信群里来自小伙伴的互动激励吗?亦或是内心深处小小的文艺细胞被激发了?爱一个人忍不住去看他看过的风景,信任一个作家就放心去重走他走过的路,或者只是我本来就是一个内心渴望奔跑的人,只是外力的机缘巧合下,本我被唤醒?
无论如何,我就像一个文学爱好者模仿巨匠的文笔,就这么亦步亦趋的开始了自己的创作。韩寒《三重门》热卖时很多人惊呼:很有才哎……他老实的说,其实受钱钟书影响颇多,很多地方有不自觉的模仿。
对于跑步,我也如此这般的模仿了村上。连同他的跑步计划也一并照搬,每周六天,每天十公里,就像缴社保一样,每周这六十公里可累计,可前找后借,数够不罚。周天随意,能跑更好,之所以不每天定死,实在是对人性的预知和妥协,我确定的知道,人一定是坏、懒、馋的,是时时想着堕落不起、就地打滚、浑噩至死方休的。那么就让我拽着这必死必朽坏的肉体,去追逐一颗更洁净更轻盈的灵魂。
村上长跑三十年,陪跑诺奖十年。而我呢,不问功与罚,就只管认真抬脚,平淡的开始与继续我自以为还算喜欢的跑步生涯。开始肯定是坚持,但是万一真的如大家口口相传的,深爱了呢?我不期待自己意志如钢,只希望一千次跌倒能第一千零一次爬起,迎接属于我的苦难的奖赏和荣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