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然(侯兆川乐高姑娘)
这篇文章,一是写给自己,二是写给和我一样困惑的同龄人。
我是70后,按现在年轻人当道的社会标准是被称为阿姨的年龄。我国国情40-60岁被称为中年。人到中年忽然发现生命中接触的颜色渐渐由红色变成了白色或黑色。
“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人到中年,就好像在河里游泳,想到对面岸上去,但到河中间却又没劲了。向前看向后看,都是一样的距离,于是很多人选择在河里漂着。殊不知,在河里漂着早晚都是死,只不过时间长短罢了。
一个中年女性,在体制内安逸悠闲地呆惯了,貌似也没什么惊天地的本事,那就和大多数人一样规规矩矩上班,安安稳稳拿工资,相夫教子。
这不是我应该过的生活吗?可为何每天我要学英语、学写作、花钱报班上课?自己折磨自己?
从小到大,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属于中上等,偏科严重。数理化几乎一窍不通,但背东西很快。因为不太努力,我被叫过家长挨过打,然后依旧。最后,我上了一所不理想的普通大学然后毕业,终于不用学习了,进了当时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体制内单位,过起了日复一日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
我浑浑噩噩地过着自以为幸福的日子。上班喝茶聊天,下班和狐朋狗友共同消磨时光,谈了自以为轰轰烈烈的恋爱,纠缠在狭小的感情世界中,最后路归路,桥归桥。人近中年,除了这个用来糊口的工作,什么都没留下。“一切都是别人的,我什么也没有”。
曾记得一个朋友,30多岁的她正在为考研拼命复习,每晚去上英语课,风雨无阻。记得有次风雨交加,年幼的儿子抱着她的腿哭着不让她出去,她狠心咬牙甩开儿子,蹬着自行车踏着夜色去上课了。她说当时真的要放弃了,繁重的工作、年幼需要照顾的儿子和生活在农村年迈的父母都让她的学习变得不可能。最终,她克服了所有困难坚持下来,考研成功,现在已在一所大学里当老师,和以前的同事过上了平行永不相交的生活。
社会飞速发展。我们现在享有着以前不敢想象的物质生活。人工智能、基因技术使我们这一代人的寿命变得更长。漫长的生命总要留下一些痕迹才不负在人世间走一遭。
“人过三十不学艺”是农耕时代的思维。西方有谚语:人的生活在四十开始。四十岁以前,不过是几出配戏,好戏都在后头。我的心智的确在四十以后开始成熟,认真思考怎样负责任地过一生,想让自己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细纹已悄悄写在脸上,地心力让皮肤渐渐松弛。“皮相不过数年光鲜”,内心的充盈和丰满无法被时光带走。现在的你是无数个过往的你组成的,当下的你将形成未来的你。你虚度时光,未来的你乏味无趣;你善待时光,时光回报你自信的气质和笃定的目光。正如江河:一段浑浊的上端带不来清澈的下游。
有孩子的父母总在焦虑,怕输在起跑线上,拼命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他们把自己不曾实现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要求孩子会唐诗宋词,会琴棋书画,会流利的英语……可身为榜样的父母在做什么?他们不读书、不学习、不思想。他们下班葛优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追肥皂剧,刷朋友圈,然后扭过头冲孩子说“学习!”
凡是优秀的人没有一个不爱读书的,一个也没有。富兰克林十岁就辍学回家,靠自学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五十六岁的英国男子才开始学编程;七十多岁的王德顺才开始健身;年近八旬的褚时健才做褚橙……
受朋友影响和自己的兴趣所在,我工作之余学习了股权投资知识,报了行业内老师的辅导课,在考试前两个月时间几乎每天五点钟起床按照定的学习计划分章节学习,天道酬勤,我顺利通过了全部考试,这给了我极大的自信心。
从事这项工作的朋友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她说即使干这行工作的也经常补考多次才能通过,对于我这样一个门外汉一次就能考过的确不易。
这对于以前的我真的是不可想象的。人生给我打开了另一扇窗。
我开始看一些有深度的经典书籍,并每天坚持早起写一个小时左右的反思日志。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各种感受和想法都成了我写作的素材。学习过程中内心也挣扎过,也会有人泼冷水,甚至说我被洗脑了。但是,我认定自己做的事远远比每天毫无目标地混日子有意义得多,日复一日的成绩是不可估量的。
心理学家研究自律需要66天能养成习惯。我现在早上若不写点什么就好像做错事般内疚。我给自己定一个短期的目标,比如半年到一年后我的进步有多少,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然后朝着目标去学习去努力。想想一年后我已经甩掉了多少不思进取的人,想想就激动,哪里还有闲工夫浪费光阴!
有机会自己走一走远路,看别处不一样的风景,不管花开花落,都能从容应对。
希望你再忙,也有时间学习和读书。
从现在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