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书法讲座第03课笔记:学书法从哪里入手
3.既然古语说“字如其人”,那普通人写字也有个性,为什么不算书法呢?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问所有的艺术。拿唱歌来说,人人都会唱歌,为什么不是歌唱家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歌唱家受过训练,掌握了技法,所以唱起来比普通人好听。书法的道理也一样。
3.1表达个性的两种方式。
“字如其人”,这句话没有错。但个性表达有两种方式。一是自然表达,二是艺术表达。所谓自然表达,无须训练,是天性的自然流露。例如小孩子表达天真,不用教,教了反而假,所以称之为天性。但自然表达是低层次的,达不到艺术的境地,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层次。没有掌握书法技艺的人,“字如其人”,只是流露天性,当有些人掌握了技法,就上升到艺术表达的层次了。“字如其人”也就更深入、更细致、更动人了。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脱离了自然表达的层次。拿我们前面讲到的李柏文书作为例子,李柏和王羲之同时,但是他没有掌握书法的技法,虽然他是用毛笔,写行书,他的字也表达了他的个性,可惜和王羲之一比,就差得太远了。写字和书法的分野,就在于有没有掌握技法。现代书法家潘伯鹰先生,生前是研究王羲之的专家,1962年,潘先生出版了《中国书法简论》一书,大力提倡学王羲之。他说:“除非我们不学习写中国字,若要学习,便必须从笔法入手。”这里所说的笔法,指书法的基本技法。表达个性,你要表达得好,首先要掌握笔法。
3.2古人学书法先求笔法。
我们来看看古人学书法,他们先学什么呢?古人学书法,是先求笔法。举例来说,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他是张旭的学生,颜真卿曾经给怀素《草书歌集》写序,序中说“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常接游居”就是经常跟老师张旭在一起。)传为颜真卿写的另一篇文章《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论》中写到:“予罢秩醴泉,特诣东洛,访金吾长史张公旭,请师笔法。……众有师张公求笔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唐代有个和尚,叫怀素,善于写狂草,怀素本来在家乡长沙练字,时间一长,知道自己的弱点,就是笔法不精,他也去拜老师,唐陆羽《怀素传》中说:“怀素心悟曰: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出。乃师金吾兵曹钱塘邬彤,授其笔法。”(当时张旭已去世,邬彤也是张旭的学生。)有些人为了求笔法,先后拜几个人为老师。比如说,晚唐的韩方明。其生平资料极少,只知道他两件事:一他是《授笔要说》这篇文章的作者。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后面经常要讲到。第二,他是空海的老师。空海在日本赫赫有名,他是佛教真言宗开山祖师,在书法界,就相当于中国的王羲之。空海年轻时来长安留学,跟惠果和尚学密宗,跟韩方明学书法。韩方明在《授笔要说》这一篇文章中说:“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东海徐公璹[shòu\shú],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由来远矣”。宋黄庭坚在《山谷论书》中说:“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直须具此眼者,乃能知之。凡学书,欲先学用笔。”书法的关键就是笔法,用笔一好,整个作品就精神奕奕了,用笔不好,线条好像一堆烂稻草,当然无足观了。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揖》中说:“古人于笔法无不自秘者,然亦以秘之甚,故求者心挚而思锐,一得其法则必有成。”晚清书法家徐谦著有《笔法探微》,他强调笔法,他认为:我国近三百年无领袖群雄之大书家出现,乃由于不讲笔法之故”。 在《笔法探微》中说:“作书不求笔法而事临摹,则无书。”又说:“自唐以后已罕创作,今人或有思创作者,又患不知笔法,信手涂鸦,徒成恶道”。
简言之:
古人学书法,先求笔法。
掌握笔法是最基本的第一步。
回答第一讲中第一个问题,书法各种体中,初学者应该先学哪一种体好呢?学书法应该先学哪一个体,都不是。学书法,应该先学笔法。
所有的书体,真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各有特点,是五个专题。但书体只是书法的表现形式,无论真行草隶篆哪一体,都要先解决笔法。你想,连毛笔都不会用,哪一体都写不好。所谓书法,就是强调书写有“法”。笔法是书法的根本。学习书法,当然应该先学笔法。
4.书法的笔法是不是每个书法家各有一套?笔法有统一的规范吗?
这个问题也很重要。
4.1笔法有统一的规范。
元代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bá》第七这么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潘伯鹰先生解释赵孟頫这句话说:“他在这句话里说清楚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用笔,古往今来所有写字的笔法是一致的。学会了笔法,就掌握了关键,任何字都会写。一个是结字,结字是字的组织问题。这是随时代,甚至随作家而不一致的。”结字是审美观的表现,用笔讲的是工具的使用方法。工具不变,方法当然也不变。所以说“用笔千古不易”。
就工具本身而言:一种特定的工具,在长期使用中,都会形成使用规范。
就个别书法家而言:个人用笔方法各有偏重,各有特点,但还是要符合规范。毛笔看起来简单,但它的使用方法比较复杂。毛笔一共有多少种用法,是可以穷尽的;怎么用毛笔,也是有统一规范的。至于创作时用哪一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用笔规范是第一位的。你不要先去想自己怎么发挥,这是学会了以后,才想这个主题。
简言之:
笔法本身是讲共性的;
共性就是用笔规范,大家都要遵守。
具体运用是讲个性的;
个性发挥不能脱离规范。
所谓共性,就是相同,所谓个性,就是不同,个性是在共性下面发挥的。所以,你首先要学会、理解毛笔的规范,也就是共性。
4.2王羲之笔法是典范。
在历史上,王羲之的笔法是一个典范。潘伯鹰先生在《中国书法简论》卷下《隶书的重要作用》中写道:就中国文字和书法的发展看,隶书是一大变化阶段。甚至说今日乃至将来一段时期全是隶书的时代也不为过。草书和楷书为千余年来流行的书法,它们在形体上,由隶书衍进,固是无待多言的事实,尤其在技法上,更是隶法的各种化。”(实际上正楷在唐代叫今隶,是一个系统。)就是说楷书和草书,一千多年来,都是从隶书里边演化出来的,它在技法上,也是隶法的各种变化。唐朝人认为笔法主要指真行草书之法,又称为楷法,和篆隶相对。这在韩方明的《授笔要说》中可以看到。而从篆隶转化为真行草之法,里边的关键人物就是王羲之。潘先生又说:王羲之是精擅隶书、更以其中许多笔法变化移转到楷书和草书上最有成就的大家。事实上,自从有了他,中国的书法才形成了由他而下的一条书法大河流的。这话一点都不错。这个笔法,到王羲之就完成了从隶书到真行草书的变化。潘先生又说:我深觉王羲之不仅是一个精通隶书的大家,其更伟大的成就则在能以隶法来正确地、巧妙地、变化地移入楷行草书之中,成为新的体势,传为不朽的典范。
我在第一课中讲到,真书、行书、草书,都是在隶书时期产生的,可以说是隶书的演化。王羲之成功地把隶法运用到真行草书之中,使他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枢纽性的人物。
本节要点:
笔法是书法的核心;
学习书法,最重要就是掌握笔法;
王羲之笔法,是笔法典范。
要点解读:
笔法是学习书法的关键,学书法先学笔法。笔法有统一的规范。
思考题:
1、古人学书法,先学笔法,是不是抓到关键?有没有不懂毛笔用法,书法也写好的?
答:当然是抓到了关键。从后面的课程内容来看,有些不懂九用笔法具体内容的,也自己总结创造了和九用笔法相同相近的各种用笔方法。如拨灯法。
没有这样的人,工具都不知道用法,不可能用这个工具干好活。可能没有老师教,通过长期实践,自己摸索总结出了使用方法。至于不懂方法而写好书法,是不可能的。
2、韩方明的《授笔要说》网上有,你有没有读过?日本空海大师的笔法,和张旭有什么关系?
ceX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