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柳永,苏轼,秦少游

柳永,苏轼,秦少游

作者: 秋水伊人99 | 来源:发表于2020-09-09 12:43 被阅读0次

柳永死后千百年,还是会被后人称为腻柳,都说他虽有词调形式上的开拓,但是他写的内容淫靡俗滥,浅薄鄙俗。

但其实柳永有为市井歌女乐工写词的一面,但有时写自己秋士易感“区区行奕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 坎壈失职,终生落拓不得志的悲哀,与悲秋感情结合在一起。

柳永不只是形式上的开拓(慢词长调),他把歌词所写的男女相思离别的感情,换了一个角度,是从男子的口吻来写相思离别,不同于温庭筠,韦应物,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的相思离别的词,常常是闺阁圆亭之中的景物,脱离花间集套语,玉炉香,红蜡泪。所以在柳永的词里就出现了高远的景物,而且结合了他的对志意的追寻和落空。

柳永喜欢写秋天和日暮,把才人志士失意的悲伤跟相思离别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了。这种感情常常是“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所以他的词里边就出现了一个开阔博大的境界。

圣唐的诗歌是以气象取胜,气象也可以与兴发感动结合起来说是一种共同的特色。

中国早期的诗写景的不多,《楚辞》里香草的都是喻托,不是叙述的主体;《诗经》的草木鸟兽,都是比兴的发端,也不是叙写的主体。中国的诗开始写山水的大自然,是在六朝时代,可是谢灵运的山水诗是客观刻画景物。把山水自然的感发和自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的是唐人的诗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就算是写悲哀都写的博大开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八声甘州》 (不减唐人)

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忘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试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眸!

柳永认为自己的一生是落空的“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而相比苏轼就不同他追寻的的是一个可以无待于外的完成,中国道家思想,要无待于外,自我完成。韩愈作为儒家也说过“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之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待于外之谓德。”

东波词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此上乘也。若夫激昂排宕,不可一世之概,陈无己所谓“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乃其第二乘也。

雷大使是男的,跳的虽然好,但不是舞的本色。有人救认为他们最好的词,都应该有一种曲折幽微恶美,要把浩气逸怀或豪杰的志意结合了词的曲折幽微才是他们第一等的作品。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篆”百转千回,“金炉”珍贵热烈,回肠是抽象的情思,“断尽金炉小篆香”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秦少游只因一次科考落第就颓废了,闭门在家中做了《掩关铭》,生了一场大病几乎死去。

他的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早期的词,表现了一种柔婉幽微的感受,一类是他经过整治挫伤以后,所写的寄慨身世的词。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篆”百转千回,“金炉”珍贵热烈,回肠是抽象的情思,“断尽金炉小篆香”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王国维欣赏的途径是直接的感发,最能够欣赏,评论最恰当是南唐的词人,冯延巳,和中主,后主的词。所以他的《人间词话》主张不隔,不能有隔膜,那个感发是要直接表现出来的。

柳宗元看似游山水抒发心中不得志,可还是凄清的,他的内心不如苏轼,欧阳修,刘禹锡豁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柳永,苏轼,秦少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je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