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圣之路(1345)顿悟初解

成圣之路(1345)顿悟初解

作者: 今日昱言 | 来源:发表于2023-08-14 08:37 被阅读0次

什么是顿悟?顿悟顶多一个点(W:是在某个时刻顿悟),为何顿悟后,却像变了一个人,什么都懂了?

顿悟,就是经由一个小事、小场景,突然让你明白了一个真理(包括各种“老人言”等等,尤其是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老话,你突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未认真对待、当成了套话,从没有真正理解它的本来含义)。

然后,你理解、解读这个小场景,会牵扯到你的思维方式(或者思考问题的角度、或者一种从未尝试过的解读周遭的方法),这个思维方式(或者思考问题的角度、或者一种从未尝试过的解读周遭的方法)非常重要,而且,你刚理解的、解读过的眼前的这个小场景就是你这个思维方式的第一次真实体验,也就是说你即掌握了一个理论(这个思维方式)(知),而且同时还把这个理论成功应用了一次(行,也即刚刚做到的这次“顿悟”),这“知”是在“行”中得的,这“行”的同时产生了“知”,(其实知行本身就是一体,真知必行,不必分开说“知”和“行”,这里是为了叙述方便,解释出这个过程,把侧重突出一下)。

也就是说你掌握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或者思考问题的角度、或者一种从未尝试过的解读周遭的方法),这是一个“真知”(不是自以为是的“知”、不懂装懂,因为你有“行”、有实践了),然后用这个思维方式去解读、解构其他事物,那真知、真见(方法、认识、举措)就源源不断的来了,也就是什么都懂了。

然后,再深一层,在不断地做事、解决事中,形成的各种、各方面真知就汇聚起来了,成了体系,这叫《论语》,或者《传习录》,是这么来的。

根就出来了。

再发散一点,论语里根据解决的事情的不同,可以分成治国、修身、交友、学习等不同体系。这就是他人的解读了,其实,他们的产生是一样的、根源是一样的,就是那个思维方式,是在不断地碰到事情、解决事情过程中,在解答弟子们的提问中产生的(所以,要多交流,教学相长,这是后话)。

这个思维方式也可以叫做良知。致良知于万物(事),可得万物(事)之真知。所以你想多获得真知,那你多做事就可以了。而且做事的过程中,你还可以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加的纯熟,运用的更加娴熟,那么获得的结论也会更加的成熟地道,像提炼黄金一样纯度更高。

2023-05-1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圣之路(1345)顿悟初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lu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