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658123/1010966aaf1ea4a9.jpg)
。。每天推荐一本书 || 编号:[1687]
。。ISBN: 9787108071972
。。内容简介。。
民间故事是一种结构稳定的功能组合、一个自组织系统,一棵生命树。故事一旦开始其生命进程,就会自己生长、自己嫁接、自己开花、自己结果,也会随时空的改变而变异,随生命熵的增加而消亡。在故事中,英雄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离开家乡时需要哪些装备、神奇助手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叛徒为什么总是英雄的叔父、误会为什么总是不能避免,所有情节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结构或套路,而所有的套路,都是特定功能相互制约的最优结果。
故事的结构既是稳定的,又是生长的,貌似无序的生长中,总是有一些最优配置、最优结局。特定的难题,总是对应着特定的解题方式。每一则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都是特定语言游戏中的最优玩法。
。。作者简介。。
施爱东,196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民俗学学术史等。代表性著作有《中国龙的发明:16-19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等。
。。网评。。
#
非常通透,非常凝炼,非常清晰,非常有趣。斗破苍穹也可以用这样的思路来分析,显然这是某个典型的英雄故事的变体,其次,一个个支线剧情就是节点之间的叠加单元。比如萧炎的父亲被魂殿抓走,就是非常俗套的英雄无父设定,比如去龙岛的情节,中间出现的人物在后面再无音讯,就是叠加单元的闭合。萧炎最终成为斗帝,是大团圆作为原结局的必然结果。分析起来非常有意思。
#
这么看,史书里多少故事?
#
蛮有意思的,第一次接触共时研究的概念,有点像回归分析。英雄杀嫂部分看得有点难过,故事中的女性,为了衬托男性就要背负污名被杀害,完全的客体与工具,历史与现实中又有多少活生生的女人被埋葬。
#
这里不是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应该是合集和交集吧?
又,《狼外婆》和《老虎外婆》由于物的名称不同而不能纳入同题故事,那何不把物定义为“吃人野兽”?
#
事实上,故事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故事是由人创造的。人的现实生活和审美心态决定着故事的构成,但是,如果将复杂人心加入共时结构的考察维度,需要同时展开的研究角度将会变得极其多样且混乱。我们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必须学会悬置部分考察维度,专一地从特定角度不断向前推进,而不是在每一个角度都旁逸斜出、左顾右盼。比如在动量传递实验中,如果我们不能排除地面摩擦、空气阻力和碰撞变形等问题的干扰,就不可能得出动量守恒的结果。在基础科学的研究中,“钻牛角尖”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所谓科学方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如何排除“干扰项”。但是,文科出身的博士生一般很难理解这一点,他们会执着于“周全”地考虑问题,“全面”地展开论述,最终写出一篇面面俱到、处处蜻蜓点水的博士论文。
引自 六、结语: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关系
#
唐诗中的月宫意象受到五行观念的深刻影响。在唐人观念中,日出于东,月出于西,月乃太阴之精,是一个由西王母主宰的世界,所以,唐人的月宫想象几乎全由西王母的神格及五行属性演绎而来。 西王母五方属西,五行属金,由此而衍生的属性有五时之秋、五色之白、五神之魄、五果之桃、五微之寒、五志之悲、五兽之虎、五事之听、五德之清、五音之商等,这是唐人月宫想象的基本构件。从唐诗以及唐代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构成天上月宫的五大要素,嫦娥、蟾蜍、玉兔、月桂、水精和云母,其特性也都不能脱离五行金与水的特性。
引自 第九章 五行思维下的唐代月宫意象
#
现在流传的水浒故事,尽管源自民间流传的说唱词话,但终归经过了文人的加工,而文人始终是正常社会伦理的维护者,文人讲述的强人故事,既要保持故事原有的传奇性,又要使英雄行为合乎起码的传统道德伦理,因此必须使“杀家”多样化、合理化。毕竟,英雄豪杰互相杀死兄弟的家人,也是很残忍的,于是,文学家们只好变着法子,用各种非正常手段把英雄的家人一个个害死,比如,有的死于虎祸(如李逵的母亲),有的死于女祸(如武松的哥哥),有的死于自杀(如林冲的妻子),更多的是设置一些“违禁”的母题,为“英雄杀家”提供借口,让英雄提刀去杀掉那些应杀、可杀的违禁之人。总之,英雄一定要杀人,这是投名状的需要。
引自 四、从“结义杀家”到“英雄杀嫂”的演进
#
从每一部单个的史诗或具有史诗叙事特征的长篇小说来看,我们都能发现这种加减运算的“问题”,但它在单个的作品中所呈现的,还只是“问题”。只有当同类问题反复地呈现于不同文本的时候,我们才会进一步发现,这是一种模式、一种规则、一种结构机制。叠加单元无疑是史诗可持续生长的结构机制。
引自 十二、解释力的延伸:古典小说中的叠加单元
#
故事中的人物绝不是现实中的历史人物,哪怕是历史传说。其主角的品性、特征也已经远离了真实人物的本来面貌。所谓“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也不适用于故事学,故事中的人物都是象征性的,好人和坏人泾渭分明,因此故事的结局也必然是象征性的,它用以表达故事讲述人和听众共同的伦理判断和愿望,好人必须得到好报,坏人必须受到惩罚。所以说,只有大团圆的结局,才是语言游戏的终点、故事的元结局。没有到达终点的故事是不完整的,它必须在下一次讲述中被下一位讲述人补足,否则就打破了讲述人与听众之间的默契,难以流传。
引自 五、作为游戏终点的元结局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