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的大门口在校园西侧,顺着大门口往北,有一条细窄的小公路直通城区,小公路穿过西街的居民区。这条小路被称为水市街,相传从前是卖水的市场。水市街的北端是电影院。说是电影院,其实就是一个大棚子,像工厂的仓库一样,里面不过容纳几百人。每天早晨,前来上学的走读生就顺着水市街陆续走来,络绎不绝。校门口西边就是一中的操场,全校的学生都在这里上早操。先是跑步,后是做操,做完操依次收队回教室。五月的一个早晨,早操刚结束,操场上的人还没有离开。突然有人大喊:着火了。大家纷纷向四周望去,只见水市街北端的空中,正升起一股黑烟,黑烟逃命一般向空中窜去。好事的学生首先发足向北面奔去,接着更多的人随着人流向北奔跑,单达亘也被裹进人潮,不自觉的紧随其上。
跑到跟前才发现,原来是影院南墙外的一堆柴草失火,那柴草在村民的院子里,只听到有人大呼救火,却看不见人在哪里。跑来的学生只是怔怔的看着,也不知道怎么帮忙。空中突然刮过来一阵风,那股烟陡然变浓,火势瞬间增大,人们都变得惊慌失措。大概是引燃了另一家的木柴,两家火势并到一处,火苗像毒蛇一样顺着墙面向影院的房顶爬去。影院的屋顶是木板搭建,更危险的是它还向外凸起二尺屋檐。在场的人都紧张起来,担心屋檐被引燃。
风越刮越大,经过一阵纷乱无序的救火行动,大火彻底失控,人们眼看着火苗爬上影院屋顶,却无能为力,心急如焚。火苗钻入屋顶后,仅仅过了十分钟,突然一团大火腾起,伴随着木柴爆裂的噼啪声以及飞旋上天的烟灰,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迅速蔓延到整个房顶。近处围观的学生都感到扑面的热浪直逼脸颊,大家纷纷后退。救火已经无能为力了,周围的居民惊慌失措的搬动着自己家里的器物,影院职工的宿舍也是一片慌乱,都忙着收拾家什准备逃离。现场一片混乱,胆大的同学上前去给人帮忙,胆小的只敢远远的站着观看。县里的领导也来到现场,他一边指挥着人们救火,一边组织附近居民撤离。消防车也终于开到了,但因为火势太猛,细小的碰水柱对灭火起不到作用。整个屋顶燃烧起来时,烫人的热浪把人逼到半条街以外。五班班长传来徐超罡老师的口谕,所有人都回去上课,单达亘也赶紧返回学校。
那场火把整个影院化为灰烬,烟尘一直到中午还没有消失。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多亏了大风及时停住,火势并没有蔓延开来,否则,附近的居民会全部遭殃。这场大火的最大影响是,以后两年的时间里,大家在大火烧毁的废墟上看电影。直到三年以后,新影院才建成。
已经烧毁的电影院,曾经留下过单达亘的很多美好记忆。一中的晚自习课并没有老师值守,当初杨培杰经常拉着他去看电影。一毛钱一张票,他们并不心疼。杨培杰对外国电影很有研究,他经常向同学推介日本电影,尤其是《望乡》。他津津乐道其中的细节,激起了好几个人的好奇心。终于在一个晚自习,单达亘离开教室,偷偷跑到影院看了这部神片。回宿舍也不睡,兴奋的和别人交流观后感。即使在影院被烧毁后,电影院不久仍开始营业,因为政府没钱该新的。大家就在原址的废墟上看露天电影。学校也经常包场看电影,集体票也就五分钱。每到此时,全班人就排好队,从影院的小门口依次进场,收票员只需清点好人数即可。看《戴手铐的旅客》时,单达亘的弟弟也想看,王俊让他混进队伍里进场,单达亘心虚,终归不敢这样做,就让单达恒回家取钱买票,单达恒也不敢跟母亲说,只好用平时攒的零钱买了一张票进场。尽管电影很精彩,单达亘还是有点后悔,因为混进队伍的人并不少。查票员也没那么认真。
班里转来了一个新同学,高大健硕的身材,长着一张白胖的娃娃脸,穿着喇叭裤,张嘴一口地道的东北话。显然是外地转来的,大家十分好奇,纷纷打听他的来路。杨思博是包打听,很快就得到消息,说这帅哥叫路森茂,全家都在黑龙江伊春农场,因为在那边不正经念书,整天和一帮混混儿胡闹,逃学打架搞对象,他老爹一怒之下,把他打回河北老家,想要让他在新环境接收再教育,可能是为了让他改好吧。路帅哥也被安排在宿舍住宿,因为大通铺没有空位,他就在门口处搭了一张床板,弄了个单人铺。这厮年龄比同学都大,从东北城市跑过来,也见过世面,拿同宿舍的同学当小弟。平时零花钱也多,出手也大方。肚里的社会知识更丰富,没事儿就给大家讲一些大家闻所未闻的事情。他讲姐夫和小姨子偷情的笑话,还教授顺口溜,一帮小弟听得很有趣,他的荤段子很快就在男生之间流传开来。他本人大大咧咧,也讨厌别人磨磨唧唧,看到不顺眼的人和事从不忍耐,当场就痛斥。单达亘倒觉得这人挺有意思,很愿意和他接近。他经常逃课,也会神秘消失几天,然后再回来。据说他和县城的小混混儿已经取得联系,并开始打得火热。路森茂有次向单达亘借钱,单达亘也很痛快,把兜里仅有的五毛钱给了他。但是路公子后来一直没还,单达亘也没好意思要,他觉得主动讨要显得自己小气,不敞亮。路森茂对单达亘的影响还是不小的,他让单达亘对都市生活和男女之事发生了兴趣,内心充满躁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