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公司里85%的努力是不需要做的,但他们每天都在重复着这种浪费的工作节奏。
5.1 浪费的三种类型
大野耐一谈到浪费有三种类型:无理,无稳,无驮。
5.1.1 无理,指超载的设备或是超负荷的工人,通常是由于工作节奏比原设计更快,要求更高导致。
5.1.2 无稳,指生产运作的不平衡。例如不均衡的工作节奏导致员工有时匆忙,有时空闲。
5.1.3 无驮,指一切不为顾客创造价值但却消耗资源的活动。
避免这些浪费的理念,跟戴明的PDCA循环有着高度一致性,所谓PDCA循环就是计划,执行,检查,行动。计划意味着避免活动安排不合理,执行意味着避免实际与计划内容不一致,检查意味着避免浪费,行动意味着反思调整。
(这里提到的浪费,跟《快速软件开发》中讲的避免返工是一个道理。在实际工作中,避免返工对提高效率和质量保证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多团队都宁愿先按自己的理解埋头苦干,等到东西搞完了直接给别人,而舍不得提前确认,这种行为也导致极大的浪费和返工,本来一件成本很小的事情,被人为增加了很多成本。)
5.2 一次只做一件事
5.2.1 双重任务冲突
这是一个简单的案例,数字从1到10,罗马数字从1到10,字母从A到J,如果你横着写,即同时进行三个任务,用时一定比竖着写要多,先写完数字再写完罗马数字再写完字母,即一次进行一个任务。
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在其中切换造成的损失比例。5.3 半途而废等于丝毫没做
5.3.1 在制品/存货 (work in process)
指一堆材料堆在仓库而不用来制造东西,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精益生产”的主张就是最大限度减少库房里的在制品。
这种思想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工作。比如做家务。你有4个家务需要做完,而最大的错误就是努力同时做很多事,最终将导致时间过去了很多,而任何一件事都没做完。
5.4 一次性地把事情做好
在日本汽车制造车间,每一个员工都有能力停止整条生产线,大家聚集在停止的生产线周围,一起找出并纠正问题。一旦问题被纠正,所有的生产线都不再发生同样的错误。
而在欧美汽车制造车间,生产线最后是几十个穿着白色制服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他们要确保所有零部件正确地被组装在一起。
对比可以看出,在欧美的车间,问题被延迟处理了,这个延迟可能造成非常重大的返工。(从14年到17年,不断有PM在犯这样的错误。他们手里的项目可视度很低,开发人员说任务都做完了,实际上只是调试通过了,并不是测试通过,PM就这样放任进度和质量的水分越来越高,最后进入测试,几乎所有模块都有问题,然后再回头一个个修补。一旦这种修补开始了,就很难收尾,因为产生bug的速度几乎比修复bug还高。在PMO会议上,我多次给他们建议,把修复bug的工作全部停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一个模块上,直到这个模块真正完成了,再转战到下一个模块,这样有助于排除水分,打好阵地战,实际上也是重新一次性把事情做好的思路。)
5.5 工时越长,效率越低
工作时间太长的人就会开始犯错,而错误又要花时间去解决。当工作超出负荷时,员工比较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Scrum方法要求参与者摈弃那种只衡量工时的思维,因为工时只代表成本,不代表工作量。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产出,产出只跟速度和质量有关,这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关于延长工时,在科匠的体会非常强烈。17年初,公司强制要求加班,理由是增加产能,早上上班时间提前半小时,每周一周二周四这三天,晚上必须加班到9点。之前从很多书上都看到增加工时百害无一利,果然在执行一段时间后,大家效率降低非常快,甚至有些原本工作能力很突出的员工,工作效率,质量和积极性都陡然降低很多。延长工时不仅会降低产能,而且会严重埋没人才。《孙子兵法》提到“兵贵胜,不贵久”,我想也是这个道理。)
5.6 确保工作的合理性
5.6.1 四种不合理现象
5.6.1.1 目标荒诞。即不切实际的目标。
5.6.1.2 期待过高。
5.6.1.3 负担过重。很多时候公司的规定过于繁琐,妨碍了工作:没必要的汇报导致员工为了填表而填表,没有意义的会议浪费了时间,却创造不了价值。
5.6.1.4 情绪浪费。在一个团队里如果有一个令人讨厌的人,就会造成情绪浪费。不要做一个令人讨厌的人,也不要允许,纵容或容忍别人成为这种人。
5.7 确保工作的流畅性
Scrum在于让我们集中精力消除那些在工作中看似很重要,实则无意义的浪费现象。
5.8 本章要点
5.8.1 同时执行多项任务会让你变愚蠢。
5.8.2 半途而废等于没做。
5.8.3 一次性把事情做好。
5.8.4 工时越长效率越低。
5.8.5 避免不合理现象。
5.8.6 不要依赖英雄。
5.8.7 消除愚蠢的规定。
5.8.8 将令人讨厌的人踢出团队。
5.8.9 努力让工作流畅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