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5月英国人终于组建成了一支600多人的队伍,这是一支由山东人(威海)组成的队伍,年龄在23和25岁之间。这支队伍后来被称为华勇营。华勇营编制健全,包括长枪连、机枪连、炮队以及骑兵队,甚至还有乐队翻译员等人员构成。
华勇营的诞生过程是很曲折的,当时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本就规模不大的英陆军是应付不过的。英国强租威海卫后,就想效仿在印度的一些经验,其中就包括雇佣军制度。在中国地方组建一支部队,这一点清廷自然是强烈反对的。极擅长外交的英国人很快就想到解决措施:我这不是军队,只是一支警察队伍,负责威海的治安而已。
清廷只好作罢。英国这种厚颜无耻的做派,不久就被袁世凯给学会了。签订《辛丑条约》后,列强不允许清廷在天津驻军,袁世凯灵机一动陆军军服就换成警察的制服,这不是军队也是一支负责治安的警察队伍。在这里我对袁世凯的灵动深表佩服。
清廷官方虽然不再过问此事,但来自民间的抵触也让英军头疼不已。英军从1898年11月就着手准备组建华勇营,但一直到来年的3月才招募来十名队员。当时“好男不当兵”的观念,成了英军最大的拦路虎。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军很快就调整了对策:高薪,队员从农民也开始倾向于清廷的退役老兵。英军给的工资很高,并且杜绝了上司克扣的现象,这些对策很受欢迎。1900年5月华勇营的人数已经达到了600多人。这支军队配备的武器很精良,当时最先进的马克西姆机枪在这里也司空见惯。每天训练的时间长达四五个小时,这支队伍整体的作战素质,很快就在镇压义和团的过程中得到了证明。
值得一说的是,当时华勇营和英军是签有一份协议的,签约三年,如果本人同意还可以去全球任何地方去执行任务。对世界了解不多的华勇营,大多选择留在了国内。
在同一年的5月,英国人在威海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华勇营奉命前去处理。面对民众,华勇营举起了手中的马克西姆机枪,二十九人被打死。华勇营的表现给英军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关于华勇营如何“英勇”的故事,还有很多记载,比如:
一名士兵的父亲被华勇营给打死,该士兵依旧选择站岗;被村民抓住的士兵在侥幸逃过一劫后,没有选择逃跑而是智勇双全的又抓住了该村的村长。
华勇营的有勇有谋彻底征服了英国人,面对如火如荼的义和团,华勇营换上了英国陆军的军装,名称也换成了“第一中国军团”。这个“军团”被纳入了八国联军。
1900年6月22日,192名华勇营来到天津大沽口。两日后,华勇营负责护送12口径的大炮支援联军,吃苦耐劳的华勇营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到了27日,俄军在进攻东局子军火库时,华勇营护送的大炮立下大功,大炮引爆了清军的军火库清军死伤惨重。
不久,华勇营的大炮又协助日军占领了西局军火库。笨重的大炮在华勇营手里,仿佛变成灵动的小鸟,只要需要不管多艰难大炮总能准时出现在眼前。华勇营的表现赢得很多人的喝彩,其中美国军官在一份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只要是女王的陛下的军队,不管什么肤色,美军都把他们看作亲密的战友。
7月14日,华勇营配合日本敢死队,攻破了天津城墙。等联军攻入北京后,华勇营才回到“主业”维护治安的工作上。后来华勇营驻扎在河西务,在河西务华勇营被当地民众看作是“自己人”。不久,在华勇营负责的区域还诞生了一个农贸市场,民众可以自由买卖一些东西。
华勇营对胆敢在自己“势力范围”来捣乱的人是很不客气的,不管你是日本人还是德国。喝醉的日本兵在市场闹事,直接被撕掉肩章,日本军官不得不亲自来领人;德国人想白吃白喝,华勇营出面,德国人也得乖乖掏出钱来。
华勇营负责的区域秩序良好,附近很多村子都主动上门求保护。因为在华勇营势力范围内的村庄山河无恙,其他区域尤其是俄军所到之处,大多是狼烟遍地。
1906年6月,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华勇营解散。诞生在动乱年代的华勇营,历史虽很短暂,但却值得我们研究,值得我们去用心体会。在百余年,有一群中国人向同胞举起了屠刀,同样他们也用手中的屠刀维护过一方小天地,在这方小天地中民众有过短暂平安和祥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