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吴晓波是我比较佩服的一个财经作家。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给自己设定一个任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当时,我正在电视机前,边慢跑,边看吴晓波的节目。
那时天热,我怕晒,只好在房间运动,还可以顺便看下电视,一举两得。
听到的这句话的那一刻,我就被振到了,停止运动,抓起笔在便签上记下了这句话,并且把它贴在明显的位置——客厅的空调机风口下面。
吴晓波接着分享了他自己的经历。
从1996年开始写第一本书——《农民创世纪》。
然后,他给自己下了一个命令——从今年开始,我要每年写一本书,每年买一套房。
他觉得写书的稿费不足以维持他的生活,所以写书的同时,投资房产。
这个计划,他坚持了很多年。一直不断地在杭州买房,不断地写书。
如今,如你我所看到的,他在出书、理财和创业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02
彼时,我还没开始写作,整天囿于琐事之中。
生活中,似乎除了孩子、家庭,再没有其他主题。
开始,我还挺安于这些的,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谁不是这样过日子呢,谁的日子不是这样一天天过下去的呢,不少人奋斗一生,想实现的不也莫过于如此吗?
就这样闷着头朝前过吧,平平淡淡才是真。不去多想其他的,还是很幸福的。
于是,把注意力转移,在大白天的黄金时间,去户外跑步,健身房,做护理,做头发。
一段时间后,发现并不开心,所做的那些仅仅是外在的提升,在内心世界,仍然是空虚的。
受吴晓波的启发,我开始为自己寻找“任务”,找一个能让生活充实起来的事。
进入各种考试群,建造师的,消防工程师的,环评考试的,公务员的。
进群后,就是潜水,翻看别人的聊天记录,如果有谁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历,就会向他请教经验。
还会打电话跟朋友交流,问问对方的计划。
一个朋友的目标是想进国企,一个朋友的目标是继续考博,一个朋友的目标是找到活少钱多的工作。
可是,越了解越迷茫,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只能参考,却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
03
有一天,高二转发给我一个链接,是关于新媒体写作的。
看了后,觉得写作这事,时间上可以自由安排,自己也有点基础,之前的工作主要是处理文字方面的事务,写写演讲稿、新闻,出出简报什么的。
最重要的是,自己从小就热爱文字,那何不尝试一下呢?内心开始燃起一线希望。
说做就做。
报了班,了解一下新媒体写作的具体情况后,就开始写,并且给自己设定了一些小目标,比如开通公众号原创,上简书首页,在一些公众号、平台发表文章等。
有了目标,做事就有动力,有了动力,就容易达成目标。
小目标一一实现,不到一个月,原创就开通,多次上简书首页,甚至,之前制定的阶梯式上稿途径,先上低一点的平台,再逐步过渡到高一些的平台,也一步步实现。
有一段时间,可能是定的目标都实现了,开始松懈,上稿也不再让自己觉得激动。
开始断断续续的写作,甚至好长时间都不写。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想到吴晓波的话(应该是看到吧,就在空调上,不留神就能扫到),觉得还是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些任务。
于是,制定了日计划,比如:码字不少于1000字,浏览公众号文章不少于30篇,看纸质书籍100页,浏览新闻,跑步1小时,影视或综艺节目1集。
执行的过程中,发现目标定高了,没办法每日完成这些任务,就做了调整,比如做不到每天写,就一周至少写3篇,几个喜爱的公众号,不能做到每日去看,也要抽时间回看,纸质书一周不能低于2本等。
有了目标和计划,每天就知道一步步该做什么事,不会让日子在无所事事中过去。
04
说是任务,其实也是自己想要达到的心愿,自己渴望得到什么样的成长。
如果不想混日子,每天元气满满、激情澎湃地做事,就可以尝试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定制一个计划。
这些目标可以是工作、挣钱、做事业,也可以是健身、减肥、学外语。
比如有些朋友,想学英语。我也想学。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在印度码头,徐峥饰演的程勇和一个印度装运师傅讨价还价,对方临时涨运费,程勇很不满,边保持着面部微笑,边用中文骂骂咧咧:他妈的死胖子,印度阿三,你他妈学坏了,死胖子,胖的像猪一样,比猴还精啊。
对方啥也没听出来,还跟程勇友好地握手。
大笑过后,想到自己的英语也得好好提升一下了,别的不说,就单说出国旅游吧,不掌握一门外语,怎么和别人交流,光靠导游和手机翻译,怎么自由愉快地玩呀。
所以,2019年,我的计划里不仅会有读书、写作、健身,还会加上学英语。
其实,只要是你觉得对自己有用的,都可以以目标的形式固定下来,然后按照时间节点,规划一下每个阶段想要达成什么程度。
想一想目标实现后的那种成就感,再想一想按照计划,一步步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就会很开心呀。
2019,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