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招聘新人时,有一张表格需要面试官来填写,表格里面有对应面试结果的四个评分项。
每一项都可以打分:A(好)、B(中)、C(差)。
张小明的四项得分是:A(好)、C(差)、A(好)、B(中)。
李小华的四项得分是:B(中)、B(中)、B(中)、B(中)。
只录用一个人,问:你选择录用张小明,还是录用李小华?
我会选择李小华,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李小华。因为张小明有一个非常亮眼的C(差)。
这种现象是一种认知偏差,称为“负面偏差”,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是选人还是选商品,人们都更容易看重“负面信息”。
可能有人会:不相信。
如果你曾经热烈恋爱过,最终却以分手收场。请问你记住的是那些无数个幸福时刻,还是那些偶尔出现的几次争吵,抑或只是那一次非常非常深刻的伤害呢。
之前,我租住的一个小区,同一层1楼相邻的两个住户102和103室,关系非常要好。一三五是102室的接送在同一学校上初中的小孩,二四六是103室的接送。逢周末,两家人还一起吃、一起玩,关系好到亲如一家人。
后来听说小区可能要拆迁,有一堵围墙间隔在两家的中间。由于这一堵围墙的归属问题,他们开始闹矛盾,因为一次激烈的争吵而彻底决裂,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虽然不是绝对,但消极事情、负面行为和悲观想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确实要大于积极事情、正面行为和乐观想法。
再看一下选商品。
这个就是我们现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电商购物、外卖等等了。
不管是国内的电商,比如京东、淘宝、拼多多,还是国外的电商,比如亚马逊,或者国内的外卖平台,比如美团、饿了么。
我们在选购商品或者点外卖的时候,总是绕不开要看一下商品下面的评价。
1)如果没有评价,就会迟疑。
2)如果都是好评(四星或五星评价),那下单的欲望就会很高。
3)如果有那么几条差评(一星或两星评价)或者一条非常差的评论,那下单的欲望可能就会消失殆尽。
请相信:好评率和商品的销售排名,一定是呈正相关的;差评率和商品的销售排名,一定是呈负相关的。
很显然,由于“负面偏差”现象的普遍存在,各大电商平台和外卖平台的商家们就开始大量刷好评(当然了,也会有不刷的吧)。
一方面,营造虚假的销量繁荣。
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好评率从而降低差评率的负面影响。
一旦出现了差评,也会用尽各种方法和手段,试图去消除或者降低差评的影响,甚至花钱、打电话求删差评。
因为“差评”不仅会影响商家的销量,甚至还会引来平台对其的罚款,所以商家们都是特别特别重视。
真的,重视程度已经让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买家都不敢给“差评”了。
事情是这样的。
中午,我在美团点的外卖。是在以前曾经吃过的一家商家处,点了一份微辣的酸菜鱼。一般制作酸菜鱼的鱼片分为两种,一种是黑鱼片,一种是巴沙鱼片。我点的是黑鱼片,黑鱼片略贵一点点,但是好吃。
外卖员送到的时候,汤洒了一袋子,用纸擦擦也还是能吃的。好不容易擦干净了,打开盒子准备吃的时候,发现鱼片竟然是巴沙鱼的。我就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发给了商家,并询问是不是搞错了。
等了好久,商家都没有回复。加上肚子又饿了,想想也不可能退货了,我就开吃了。巴沙鱼,我有点儿吃不习惯,再加上汤洒的严重,发了消息商家还不回复。
于是,我生气,然后就去商品订单处给了个两星的评价(应该算差评吧),并配图且加了一句话“好像不是黑鱼片”。
下午,商家就开始打电话给我,讲餐和另外一个人弄混了。然后就问我为什么给差评,还讲查到我之前还在她家订过外卖的,一般老用户都不会直接给差评的。当时,我上着班,也忙,没讲几句就挂了。
不久,商家又打来了电话,讲把这一顿的饭钱退给我,让我把差评删了。我解释道,不是想要你赔钱的,等我有空了我去看看怎么删。因为我上班,忙,又挂了。
然后,晚上商家又是继续打电话给我。这次,一反下午的好态度。首先,是开始喊可怜,讲开店不容易之类的话;其次,就没有好话讲了,说我这种人专门给差评的,她见识多了云云。
真的,我赶忙挂掉了电话,打开美团找到她的那条订单,把我写的那条评论,删掉了。然后,在平台给她留言,评论已删。
好难呀,她的几个电话一打,搞得我都一天没有好心情了。我想不理她,又怕她继续打电话来,反正电话号码她都知道,更怕她第二天跑到我公司去找我,因为地址她也都知道。
你还敢给“差评”?哼!
后来,我去查了一下,我之前的美团所有订单,从来没有给过别人差评。这是唯一的一次,我还主动去删掉了。好难呀,哈哈。我反正以后是不敢给“差评”了。
因为“负面偏差”的存在,有些人确实可能会做出一些不是很理智的决定。所以,卖家应该巧妙使用,买家也应该理性识别。
生活当中,亦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