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自己走过太多弯路,孩子也一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虽说青春期出现状况很正常,但问题的大小绝对和孩子小时候父母的教育分不开。
昨天看马方院长直播,有个家长在直播间问了一个问题,说他们家孩子不喜欢与人沟通。马方院长就拿自己的孩子举例,他说他们家孩子也不爱与人沟通,如果是青春期,多半不是问题,但是家长要学会判断,到底孩子的问题是不是“病”。如果孩子只是不喜欢和长辈或者不喜欢和不喜欢的人沟通那就没有问题,家长也不要焦虑,家长只要做好日常引导,让孩子有个良好的沟通基础就行。比如节假日让孩子参与家里的活动,一起爬爬山,吃吃饭,旅旅游等等,只要孩子心里阳光就不要担心他们的社交能力,不要用成人的外交方式来衡量青春期的孩子善不善于人际交往。
马方院长的儿子写过一本书–––《小马下南洋》,书中说他的爸爸–––老马就像个老顽童,整天带他“偷鸡摸狗”,和老师“唱反调”,忽悠他喝尿,教他万一被困车里如何破窗逃脱...是真的破窗哦。老马让孩子当场用车里的任何可用的东西当工具砸车玻璃,他让孩子用力砸。他说如果不让孩子实践一下,他不知道使多大劲砸多长时间能把窗户砸碎。
马方院长这个举动受前段时间一则新闻的启发,大夏天一个孩子被在车里窒息而死。
我认为这个爸爸很有智慧,孩子就应该在孩子的年龄做孩子该做的事,哪怕是“上房揭瓦”。
今天又对“上房揭瓦”这个词有了新解。很多人不敢让孩子去做一些“出格”的事,我猜可能是家长都是从贫困时期过来的,他们那一代所受的教育就是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所以从不无缘无故浪费东西更别提故意破坏了;还有就是家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没有能力引导孩子敢于动手、勇于创造、敢于承担后果的责任心。
这一点我也没有,我一直觉得这不是我的问题,我固执的以为大家都这样,其他家长做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我错了,只有你不会做家长而已,会当家长、智慧家长有的是。
鼓励孩子“上房揭瓦”上图我在其他群里偶然看到的,于是把它截了下来。为什么要截这张图并写这篇文章,我想向这个孩子的家长致敬!这个家长太有智慧了:鼓励孩子上房揭瓦,但必须还原,如果有创意可以拆房子,手脑必须并用...
自己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智慧,为什么不敢让孩子“上房揭瓦”,因为自己无知、自负、胆小。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我有个弟弟,比我小两岁。男孩子可能天生就喜欢捣鼓一些机械类的东西,比如自行车、收音机、录音机、闹钟等等,家里能拆的都被他卸的七零八落。被父母发现的后果很严重,不说你们也知道。
眼看着弟弟的遭遇,我决定做个乖宝宝,从不调皮捣蛋,从不好奇破坏,做个乖巧温顺的“良民”,用尽一切手段努力讨好父母,希望他们能高看我一眼。于是,“从不”便成了我平庸的开始。
父母对我们或好或坏都已经过去了,我们没有必要揪着不放。他们从物质困乏的年代走过,这样要求我们合情合理说的过去。但是等作了别人的父母,如果还不知悔改就是我们的不是。父母对我们那样,我们明知很痛苦并且没什么用,但是我们成为父母后原封不动的把那一套全部用在了孩子身上,从不思考对与错,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父母的错。
不能说全部,但总有一部分家长是这样做的,简单粗暴,不管对错,把教育孩子的那一套全部从爸妈那里继承过来,还美其名曰“都是为你好”。这样的家长迂腐、自大、狂妄、自负、自私、胆小、懒惰...要多丑陋就有多丑陋,要多可恶就有多可恶。
如果没有那些敢于“上房揭瓦”的孩子,恐怕我们还生活在蜡烛煤油灯的时代,恐怕还不知道飞机、电话为何物,不知道建筑物上杵着的那根棍子有啥用,有可能是天线宝宝头上的天线也不一定。
作为父母不会教孩子就不教孩子,其实一点也不可怕,因为生命总会找到出路,真正可怕的是无知、自以为是的父母教的太多,干预的太多。
一点感悟用于自省,让自己警醒,期望不要一错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