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我们都害怕“普通” | 普通意味着失败吗?

为什么我们都害怕“普通” | 普通意味着失败吗?

作者: b5b338574587 | 来源:发表于2018-03-01 22:17 被阅读0次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不平凡的人生。但几乎每个人,却不得不被平凡的现实所“囚禁”。--《月亮和六便士》

    从小到大,我们都有一个好朋友,叫“别人家的孩子”。TA长得又好,学习又棒,有出息,还很会孝敬爸妈。我们好像永远都活在TA的光环之下,从信誓旦旦的要成功,要走上人生巅峰,最后,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然后开始寄希望于下一代,于是,孩子的脑海中也多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每个人都渴望不平凡


    在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呢?”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我要成为一名医生”“我要成为一名超人”,还有一位小朋友说“我要成为一名普通人”,孩子们都笑了,似乎TA们明白普通是什么意思,似乎普通,听起来,一点都没意思。大多数的家长们也会对孩子说,你长大后要变成一个不一样的人哦,要实现妈妈的理想。

    之前有一个心理小测试,团体形式的,咨询师让参与者在纸条上写下希望能出现在墓碑上的话,或者是希望别人怎么评价自己。参与者们写下的都是很好的词汇,每个人都是希望被认同和赞扬的。都渴望着不平凡的自己,拒绝普通平凡的自己。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


    电视、电影的影响


    电视、电影中的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一生,给大多数人造成一种感觉,我的人生也很不平凡,我也和他们一样是个平凡的人但拥有不平凡的一生。尤其是一些灰姑娘的故事,致使很多年轻小女孩幻想自己就是灰姑娘,某天会遇上自己的白马王子,然后改变一生。童话表现出了我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因此那往往与生活的现实是相违背的。还有身边的其他人也会给你有这样的感觉,其他人认为你不平凡,或者说你看到和你差不多的人有着不平凡的人生,所以你认为自己也会一样的。

    父母的灌输


    有时候父母的灌输教育让我们相信,自己将来一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甚至还有一些家长带孩子去算命看面相,结果也是,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这种灌输,有的人依此建立了自信,而有的人变得自视过高,倘若别人说一句你是个普通人,他们都会十分生气、大发雷霆。

    优于平均效应


    假设你随机选取一群人问他们:“与其他大部分人相比较,你有多聪明?”按照常理,应该有一半的人说他们比其他人聪明,而应该有另半人说他们不如其他人聪明。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相反,大多数人都会说自己比别人更聪明。而且,这种优于平均效应出现得非常广泛,在才华、技能和人格特质等各方面都会有所表现。人们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受人尊敬、更有道德和更加善良;更为能干、更有资格和才华;更为忠诚、慈悲和有同情心。人们甚至认为自己更有人性,同时较少受到人类意志薄弱和缺点的影响。

    人类的认知机制是有效且富于适应性的,但是也会经常犯错误。以往研究已证明,个体通常会对自己的能力和特质表现的过分自信,这种过度自信是一种认知偏差,表现为对自身实际能力、表现、对事件控制水平以及成功几率的错误估计。譬如说人们会过高估计自己完成工作的速度;另外,过度自信还表现为认为自身要高于别人,即过高定位。研究者将这种过高定位现象称为“优于平均效应”(Better than average effect)。

    以往关于大学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认为自己拥有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优秀特质(Alicke,1985)。1981年,Svenson做的一项研究发现,有90%的司机都说自己的驾驶技术要在平均水平之上,而很少有人说自己比平均水平差(Svenson,1981)。

    早期的关于社会比较的研究显示:人们报告自己在完成一些较为常见、简单的任务时自身的能力要优于一般的人。如与他人很好的相处、对鼠标的操作等。 同样,一些研究发现,与普通人相比较,人们倾向于过高的估计自己经历一些常见事件的可能性,即人们对自己的未来不切实际的、盲目的乐观。

    Kruger和Burrus在自己的研究中让被试与普通人比较自己经历28种事件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发现在比较一些常见的事件时被试报告自己经历这些事件的可能性要显著的高于普通人。这些事件为:拥有自己的小车,起薪高于25000美元,拥有自己的房子,活过70岁,工作受到奖赏,毕业考试位于全班前50%,去欧洲旅行等。不切实际的乐观使人们毫无理由的深信自己会比其他与自己类似的人经历更多的积极生活事件(如能长命百岁)并遭遇更少的消极生活事件(如不会患绝症).

    过度高估是个体在评价自身绝对能力时所表现出的过度自信,而过高定位则是个体在评价自身相对能力时表现出的一种过度自信。理论上只有一半的人优于平均水平,也就是49%的人优于平均水平,但实际上,有大部分人有着优于平均的错觉。

    普通就是失败吗?


    害怕成为一名普通人的背后,其实是害怕自己不够独特,觉得只有不平凡才是成功,相反,平凡就意味着失败。

    中国在近30年中诞生了太多的经济巨人,很多人都渴望成功,希望自己成为富翁,在周围的大环境影响下,普通被认为是不耻的,是让人看不起的。所以很多人觉得,普通,就是被人看不起的,是失败的,而没人会喜欢失败的自己。只是,似乎那些梦想明确,目标高远的人,更能得到大家的注目和向往。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普通也是来自于与周围人的比较,似乎比TA强一些,就是了不起,就是不平凡。而相反,和他人一比,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就会觉得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是个失败者。

    有一种肥叫社会肥


    之前听过马薇薇的一次演讲,她说道,油腻的中年男人是怎么变油腻的,他不想健身吗,他不想保持身材吗?他不想甩掉啤酒肚吗?我们可能会大言不惭的告诉他们,去减肥啊,你保持健康啊,你追求精神享受啊,不要这么油腻行不行。但我们忽略的,也许正是这些被人称之为油腻的中年男人的人群的普通,他们有家庭要照顾,有事业要操心,有应酬要应付。他想健身吧,可能加班完回家,吃饭,陪孩子写作业、洗漱,时间就不早了,只想躺在床上好好的睡一觉。想换个车吧,孩子马上上小学了,家里需要个学区房了,那就暂时搁浅吧。社会肥,渐渐在增多。这些有着社会肥的人,不都是普通平凡的一员吗?也许普通,最大的缺点就是,我们不能只为了自己吧,还有家人、朋友,需要耗费心力。

    越是对自己要求高的人,越难接受自己变普通


    大概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例子,学霸偶尔的一次考砸了,就十分生气和难过,甚至绝食,而考砸在周围人眼里,仍然是遥不可及的高分。当他们习惯了优秀,就不会允许自己有失败的经历,对自己要求十分严苛。在TA们心里,自己必须优秀,必须做到旁人做不到的,才会得到应有的关注与爱。

    普通与幸福并不相悖


    自己不是个普通人,这就是很多普通人最大的妄念。当有过远大理想和抱负,最终做着最普通的工作,有着生活的烦恼,被一些琐碎的事情搞得心情不好,生活告诉了你,你只是个普通人,但还是不愿接受,“我才不要做个普通人呢”。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妄念。一直觉得自己过得不幸福,就是因为还没有什么成就,还没有成为不平凡的人,深深地觉得,一定是自己太普通了,所以才过的不幸福。于是,普通、不幸福、更普通,更不幸福,无限循环。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和领域,如果因为自己某一方面的落后就全盘否定了自己,非要拿短板去和别人的长板做对比,那么,你永远都不会幸福。

    其实每个人所需要的幸福都很简单,有一个庇护自己的居所,一个对自己好的人,一份满足自己成就心的工作,可口饭菜温暖衣物,就已经是快乐的基础了。而很多追求地位和钱财的人,其实最终落脚点也是普通人家的幸福。其实无论你身家多少,你想要的幸福感,也都朴素而简单。

    明白自己的平凡,从而以坦然的心态来面对世间的繁杂荒芜。只要用心,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但是要想接受自己的平凡,和自己和解,则需要巨大的勇气。

    当然,承认自己的平凡,并不意味着自我放纵,而是客观认识自己。客观的认识自己,就是要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认清自己所具有的认知资源和奋斗资源。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经济基础,很多人已经输在了所谓的起跑线上了,所以,认清自己就意味着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掌握已有的能力和资源,尽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美好和幸福。

    也许我们就是曲解了普通本来的定义,其实,所有人都是普通的,再不平凡也只能睡一张床,用一个牙刷刷牙,穿一双鞋。那些看起来十分光鲜亮丽的人们,才华横溢的人们,也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做着普通的事,都安安心心的做个普通人。以下三点建议,可做一参考:

    1、承认与他人之间的差距,精神要强大,心态要平和,正确看待人家的成功。

    2、少幻想,活在当下。一步一脚印,不急于追求成功又要有不甘平庸的心态,中庸平衡这一点很重要。

    3、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想得到。

    References:

    Tesser, A., &Rosen, S.. The reluctance to transmit bad new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75)8,193-232.

    Alicke,M.D.Global Self-evaluation as Determined by the Desirablity and Controllability of Trait Adjectiv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5,(49):143-148

    Sedikides, C., &Gregg, A. P. . Self-enhancement: Food for thought.PerspectivesonPsychologicalScience,(2008)3(2),102-116.

    更多心理学知识,关注微信订阅号小麦心理X(xiaomaixinlix)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们都害怕“普通” | 普通意味着失败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an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