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起于化外之地——话说美国崛起
>> ,中美两国拥有着相似的地缘环境,
>> 所以把北美独立战争看成是民族解放战争有点勉强,这更像是一场政治分离运动。
◆ 第3章 二分天下——战后格局大洗牌
>> 蒙古人曾征服过大半个欧亚大陆,但超越了当时控制手段所能达到的极限,所以最终也没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蒙古帝国”。
>> 公元1500年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的工商业开始兴起,由此促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最后又衍生出了帝国主义这个超级大怪物。当时欧洲的经济模式就是殖民地经济,受技术限制,虽然产业上分工细了点,但产业链还是比较短。所谓国际分工,就两个层级——宗主国和殖民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一直到英国,它们成为霸主的标准是看手里是否掌握了最多的殖民地。那时争霸的关键,一是控制殖民地,二是控制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的物流通道,具体说就是要掌握制海权
>> 现代经济体系从低到高大致可以划分成四个层级:原材料供应、低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金融。
>> 人类的经济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去生产某种产品,然后消费掉它们,或是投入到更精密的下一级生产中去,而在生产→消费→再生产这个过程中,把各个环节连接起来的那个“→”,就是金融
>> 两德分裂始于美国率先策动西德建国,朝鲜半岛南北分制始于美国首先策动南朝鲜建国,北约建立(1949年)早于华约6年之久(1953年),古巴导弹始于美国率先在希腊和土耳其部署可覆盖苏联腹地的中程弹道导弹……事实上在冷战的大部分时期,基本都是美欧首先发难,苏联被动应对。
>> 在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决策大致可分为两部分,通俗地说,一部分是考虑如何对付苏联人,一部分是考虑如何对付英国人和法国人。
普通人争论不休的所谓的“民主自由”之类的词语。而对词语的解释权和定义权,才是最高的话语权。从意识形态上,贯彻词语的意志和背后的政治表达,来控制人们的行为
>> 社会主义在当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战后初期苏联真正占优势的并非是军事而是意识形态。和现在我们的印象不太一样,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西方国家宣传的语境中极少会出现“民主”这个词,他们宣传的立足点是“自由”,老电影里国民党一方一开口肯定说“自由世界”,在朝鲜和越南当时东方阵营都提出搞投票选举来决定这些国家的走向,但美国都拒绝了,归结起来还是那个时候自己心里不踏实。很多前华约国家的国名全称中都带有“民主”这个词,这其实是当时东方阵营意识形态上处于攻势的一个反应。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东西方的攻守易位,对“民主”的解释权也顺势转到了西方阵营手中,但西方国家说的最多的,还是“新自由主义”。
>> 社会主义在当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战后初期苏联真正占优势的并非是军事而是意识形态。和现在我们的印象不太一样,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西方国家宣传的语境中极少会出现“民主”这个词,他们宣传的立足点是“自由”,老电影里国民党一方一开口肯定说“自由世界”,在朝鲜和越南当时东方阵营都提出搞投票选举来决定这些国家的走向,但美国都拒绝了,归结起来还是那个时候自己心里不踏实。很多前华约国家的国名全称中都带有“民主”这个词,这其实是当时东方阵营意识形态上处于攻势的一个反应。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东西方的攻守易位,对“民主”的解释权也顺势转到了西方阵营手中,但西方国家说的最多的,还是“新自由主义”。
◆ 第5章 郁闷的年代
>> 1954年9月美国又与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七国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将南越、老挝与柬埔寨纳入到条约保护国。
>> 打所谓的代理人战争
>> 在越战爆发之前,中苏关系已经破裂
>> 美国人显然低估了毛泽东的政治智慧,苏联对越南的援助并未受到中苏矛盾的影响,包括萨姆导弹和米格战斗机在内的大批军用物资借道中国,源源不断地运到了北越。事实上在整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并没有局外人所想象得那么糟,即便是在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后,两国在援越问题上依旧保持着默契。
>> 北纬17度线
◆ 第6章 重塑“山巅之城”
>> 所谓“资本扩张”,它这并非是一个匀速的、呈线性变化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加速、呈几何数量级增长的过程。我们说资本主义出现百余年所创造的财富,就超过了之前几千年历史的总和,正是因为资本这种疯狂的扩张性,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但是几次大规模的技术革命,归结到最后它的动力还是来自于资本的逐利性,为技术而技术的“纯粹的科学家”终究是极少数。
后发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还没好,搞虚的那就是空中楼阁了
>> 资本家的目标在于利润而不是生产本身,如果只炒作钞票就可以赚钱,那谁也不会再去费力造实物商品——对于后发国家而言这尤为致命,工业化还没搞利索,却开了一个炒作赚钱的盘口,大伙自然就不会再把钱往实体经济里投,产业升级于是就只能留于纸面和口头了。
>> 1979年,来自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成为了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上台伊始她开始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其中主要包括四项措施: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福利开支、打击工会力量。
>> ,我们通常所说的“两头在外”模式(材料、核心技术在外,市场在外)也在这个范畴之内。
>> 海地大地震后,美国为了避免别人学自己搞救灾外交[21]
>> 基辛格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人;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