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十岁拾遗-学前

三十岁拾遗-学前

作者: snail88 | 来源:发表于2018-02-11 22:42 被阅读0次

年:印象中最早的记忆应该是在虚岁6岁的时候,过年期间的一个早晨(也许是大年初一吧),穿着妈妈给买的新衣服,一套蓝色的外套和裤子。站在爷爷家的炕上(25年已过,那个老炕依然健在)。大娘(爸爸的嫂子)问我,“文刚,今年多大了?”“五岁了,不对,过年第一天,应该是六岁了”(虚岁,应该是在1992年的春节)

几岁开始跟着哥哥(鹏飞)们在村子里拜年的事情已经忘记了。那时候天还没亮,就满怀好奇的跟着一个叔叔家大我一岁的哥哥先去他爷爷家拜年(理论上先应该给我自己的爷爷奶奶拜年的)。那时候不怕冷,也不困。跟在大人的后面,几乎转整个村子。

还记得过年最喜欢的就是和鹏飞一起放爆竹。花五毛钱(他爷爷给的,我爸爸不给零花钱的。)可以买50响的爆竹。然后我们拆开,可以插在蚂蚁窝里,墙缝里,可以点着引信用手指甲掐着爆竹屁股(必须是小爆竹),可以点着后扔出去。还有一些用棕色的麻纸制作的大爆竹(我们叫雷子),威力大一些。经常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跑到别人家的门口去捡没有爆炸的爆竹,然后自己去放。有些引信很短的小爆竹,我不敢放就扔到灶台里,有次一个威力大了一些,把锅底炸了个缝隙,幸好没漏,后来老爸把锅换了。也会去野外的坟地里去找祭祀后没有爆炸的二踢脚,然后把炸药放在一个纸上点燃,看烟火。

冬天也会跟着鹏飞去村东1km左右的水渠里去防火烧芦苇,记得小时候的新衣服总是被火星烧的斑斑点点的。

正月十六晚上是传统的“烤火”节日,小孩子们会跑到田野里,找一堆玉米秸秆放在大马路中央点燃,主人是不会阻拦的。也可以把小麦秸秆在“场院”(小麦脱粒晾晒的场地)里围成火圈,很壮观。这个时候也是往火里扔爆竹的好时候。有很多大人都在自己的柴堆旁看着,火别离自己的柴堆太近。更多时候主要作用是在离柴堆安全位置升一大堆火,然后聊聊天。新来的小朋友一般自然就围在大火堆旁边,不会另起炉灶了。

今年的冬天,尤其的冷,空气也很干净。天空明亮的猎户星座依然几十年不变的在那里,村子里依然静悄悄的。旷野中偶尔会有车灯,远处邻村的灯光依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十岁拾遗-学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dl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