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在早教课堂上的表现不如同班的米粒。她不喜欢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听课,更不用说听老师的指令了。米粒比老二只大7天,早上三个多月,能够按着老师的指令准确地做事。
个中原因,我想主要是学习时间的长短影响了她们学习水平的差异。按着加涅的说法,连锁反应是最低级的学习水平,然后依次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解决问题的学习。老二就处于最初级水平,只有老师的刺激与她的反应建立连接之后,她才能安安稳稳的坐下来。而这需要时间,米粒来的时间长,经过多次连接尝试之后建立了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并能辨识别老师的不同指令且能做出不同的动作,这就是第二级的水平——辨别。
以上老二和米粒的学习属于班级规则的前期的水平学习,任何一个班级的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包括大孩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孩子遵守班级纪律,而有的老是捣乱。有的孩子接受并理解了班级规则,而有的则并未建立连锁反应。所以老师需要想办法让后者先接受自己,再弄清班级规则的内容,然后理解遵守班级规则的必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运用班级规则去解决问题。
对于有的教师而言,班级规则制定的很详细,却往往一开始就结束了。其实,只要在开始阶段坚持住,等连锁反应建立后,后面的事情就容易多了。为了保证连锁反应的建立,全体同学必须做到令行禁止,班主任老师要予以持久的监督执行。否则,整个计划就会前功尽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