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点赞成了生活中一种基本的问候方式。
清早一开机,“滴滴”之声不绝于耳。打开手机,沉寂的朋友圈,似乎变成了一个窗口,乍然打开,风雨袭来。圈里或朋友、或同学、或亲人、或同事、或师长等人做了什么,想了什么等都渐次开放,满屏充溢。是不是失眠了,是不是喝酒了,是不是读书了,是不是写作了,是不是出新书了等等,都在朋友圈中记录一二,评论三四。
朋友圈似乎成了信息交易市场,在信息交换的时候,我这个不常发圈的人要有基本的职业“观望”道德,要努力做到,看到即要去点那个心形的小赞,见到即点,点到即止。就像签到:我来了,我知晓,我懂得。这样可以心无挂碍地开始工作也好,学习也罢,心里似乎就此踏实,也镇定了。否则待到朋友、同学、亲人等等相见之时,尴尬立现。往往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谁谁发了个圈,然后就是唇来齿往的因果答复,是非论定。所有的话题,才能由着这个圈的信息逐一展开。
若是没来得及看朋友圈,大家都懒得和你对话。有点耐心的人会告诉你:“赶紧看看你的朋友圈”。然后恍然大悟地打开手机,逐一浏览那些因为工作忙、家事多而耽搁多时未看的圈之内容,逐一点开看完,逐一发表评论或点赞之后,方能有参与进这个圈的话题资格;否则只能是角落里,一声不吭地复习圈内的“应考”内容。
全面进入了网络时代,没有什么是网络不可解决的,没有什么是信息不可介入的,没有什么是朋友圈不可了悟的。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肩不负载,便能完成所有的事务。极少有非见面不可的交流,极少有非圈内不可滋蔓的信息。
有的时候,网上信息的交流和转换,似乎更为得体舒适而让人从容不迫。所以,出现一些90后00后,特别是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的宅男宅女,在自己的小窝里反而越来越理直气壮地蜷缩着自己,封闭着自己。但并不会影响天下大事,八卦新闻的介入,他们振振有词,因为始终可以做到原地踏步、与时俱进。
日渐一日,也就渐渐心安理得于这样的生活。甚至有个别青年,眼瞅着年逾而立,还口口声声没有长大,公然在家啃老。不愿遭受酷暑严寒的考验和锻炼,也拒绝任何形式的横刀立马,左冲右突。觉得就在家里,就在自己的小屋,努力不制造无谓的垃圾,不滋生消极的负能量,就是对社会的贡献了。至于什么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等等都抛之脑后,且放自己从容地在父母的怀抱多待几年者,堪为奇葩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