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契合的真理:将认知定义为认知与存在的符合,即认知者的理解必须与有待认知的对象相契合。
2.我们不光用眼睛“看”,还要运用我们的心智,由于人的心智各不相同,所以难免会有好多事物,有些人能“看”得到,有些人“看”不到。或者说有些人是契合的,有些人则不契合。
3.人的头脑尽管能够认识自身,但他最初却是从认知之外走向认知的,因为人若是抛开了想象,就无法理解事物。
4.肉体感官并未让我们接触到世界中更高重要性等级和存在层次。它们与这样的目的不相契合,它们只是为了辨明各种存在物的外在差异,而非内在含义。
5.问题并非出在感官上,而是出在内在的部分。只有通过“心”,才能与更高的重要性等级和存在层次缔约。
6.当认知者的层次与认知对象的层次不契合时,会导致某种更为严峻的问题:一种欠妥而贫乏的现实观。
7.观察者让自己顺应哪个重要性等级,是可以选择的。不过,这一选择靠的不是智力,而是信念。
8.有了信念,才能理解。缺乏信念,就会导致认知者欠缺契合,从而无从了解更高的重要性等级或存在层次。
9.信念的契合,就是人们的基本预设和基本前提的契合。但是,没有什么比充分认清一个人想法中的预设和前提更难。
10.信念既不与理性冲突,也不是理性的替代品。信念所选择的是求知和理解要在哪个重要性等级或存在层次进行。所以,有合理的信念,也有不合理的信念。
11.获得契合的过程,就是发展心智,以便看到和理解真理的过程。真理不仅会启迪头脑,更能解放灵魂。
12.如果我们把通过认清真理的能力取得的结果说成是洞察,把感官获得的结果说成是经验。那么,通过经验,得以感受事物的存在、外表和变化。通过洞察,得以理解这些事物意味着什么,它们有可能是什么样的,它们理应是什么样的。
一行精华:
契合:认知与存在的符合。
有了信念,才能理解。
获得契合的过程,就是发展心智,以便看到和理解真理的过程。
触动,反思,改变:
想要真正实现契合,感官、头脑与心灵、信念必须处在同一个层次。
感知到一件事物或一个人的外表,仅仅是开始,必须用自己的意识y或自我意识z去理解对方的y或z,才是真正的用心体会。
事都是人做出来的,归根究底还是要看到并理解人,包括个人和团体。
经验只是表象,需要用洞察去契合,才能理解其本质。而不断反思可以产生新的洞察,修炼就算有所寸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