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沉没成本。
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你怀疑这个电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个小时后,你最担心的事被证实了:影片糟透了。你应该离开影院吗?在做这个决定时,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它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钱都不会再收回。
这种已发生的,且无论你现在做何种决策都无法收回的付出,统称为沉没成本,包含但不仅限于时间、金钱和感情。
换一个场景来看看沉没成本。假如,你去商场买衣服,在挑衣服、试衣服、以及讨价还价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沉没成本。此时,如果你有目的性地制造服务员更多的沉没成本,可以使得服务员有更高的概率答应你的降价要求。这是善加利用沉没成本的例子。而对于服务员来讲,如果决策时可以克服沉没成本所带来的影响,不被这种情绪所左右,则会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人性中的非理性,还有一个特点是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的感受的强烈程度是对收益感受的2.5倍。此时,如果一味的沉浸在沉没成本无法收回的痛苦之中,则可能带来更大的、无可挽回的损失。比如,对于一个赌徒来讲,输掉1万元钱带来的糟糕感觉,需要赢至少2.5万元带来的快感,才可以抵消。正因如此,赌徒就会不断的加大赌注和筹码,以期赢得更多。最终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同样的,在一段失败的感情中,男女双方都可能因为顾忌沉没成本,而选择凑合着过。在不断增加沉没成本以外,还在不断的丧失机会成本。走不出的过去,走不进的未来,只能在原地徘徊。
如何克服沉没成本?
设定止损线。不管是金钱、时间还是感情,都设定一个标准,一旦超过标准即放弃。
全面考虑问题。不止要考虑已经投入的成本,还要考虑已经拥有的,以及未来的收益。
在考虑已经拥有的价值时,需要谨防“禀赋效应”,正确的评估拥有的价值,我们将在下篇文章中对此展开解读。
感谢阅读此文的朋友们。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了家庭暴力。很多人选择继续的理由是“为了孩子”。
在这里,需要明确,孩子不是沉没成本,孩子的未来应该充满希望。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至少应该考虑这么几个问题:
妈妈必须首先是个人。如果你连做人的基本尊严都没有,你怎么能做个合格的妈妈?
你问过孩子的感受吗?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长大能感受到幸福吗?有些孩子的坚强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