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韩愈用十五年的经历告诉你,考上了科举,你也依然无法做官!(一)

韩愈用十五年的经历告诉你,考上了科举,你也依然无法做官!(一)

作者: 姜小挽啊 | 来源:发表于2022-03-04 01:01 被阅读0次

科举之后的考试

在说韩愈的故事之前,我们先简短地讲一讲中唐时期,另外一位名家的故事。

贞元八年,三试不中的韩愈,在那一年,结识了来自浙江的孟郊,与其结为好友。

关于孟郊,你对他的记忆,或许只停留在那首赞颂母爱的《游子吟》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其实,他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你应该也非常熟悉。

历史上,孟郊在46岁考中科举。但直到50岁,他才谋到自己的第一份官职——溧阳县尉。

这是不是颠覆了你以往认为的,考中科举就能做官的认知?

这里其实涉及到了一个关于科举制度的知识。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但直到宋朝,它才开始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

在唐代,除非你考上三甲。不然,大多数人还是要像过去一样,去寻求一些非常有名望的人士,得到他们的推荐,士子们才有可能得到做官的机会。

当然,你还可以选择另外一条路。

参加吏部选拔。

韩愈在参加吏部考试之前,也曾尝试过找人推举的这一条路。

贞元九年(793年),韩愈找到了当时的名仕韦舍人,写了一篇《应科目时与人书》。

有兴趣读一读的读者,肯定能从中读出韩愈当时急于求仕的心情。

只是当时,韦舍人又怎么会搭理一个几乎没有背景的年轻后生呢?

碰了一鼻子灰后,韩愈还是去参加了吏部的考试。

失败了。

几乎在同时,刚刚被现实毒打一顿的韩愈,又接到了来自家里的一封信。

信里,他得知从小抚养他长大的长嫂,郑氏离世了。

韩愈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酸楚。

三岁成为孤儿的时候,他就是跟着哥哥嫂嫂长大。十二岁的那一年,哥哥死了,就只剩下嫂嫂,含辛茹苦把他养大。

名为嫂弟,实为母子。

韩愈抱着悲痛的心境,离开长安,回到故里。

当看到亡嫂的灵柩和久违的侄子韩老成,韩愈凄楚的情绪一下子涌上心头。

时间仿佛还在当年,“劬劳闵闵”的嫂嫂,送他进京科考,叮嘱他“禄士而还,以为家荣”……

而今,人去长安八九年。家未成,业未立,近而立之年,却连一个谋生的职业都没有。

羞愧难当的韩愈,为嫂嫂守孝五个月。

自此,照料家庭的担子,也终于落到了他的肩上。

贞元十年和贞元十一年,韩愈连续在吏部的考试中落败,压力越来越大。

韩愈对当时艰难的生活是这样写的:

“逞逞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

急迫的心情,让他的情绪越来越糟糕,落笔一挥,一篇《马说》传遍长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接着,他又连续三次给宰相贾耽上书自荐。

只是,这样的上书有能有什么作用呢?

上书石沉大海,眼见出仕无望,他终于还是选择了退出。

贞元十一年五月,韩愈告别长安,回归故里河南。

“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韩愈自18岁入长安,在长安漂泊了九年,他吞过声,忍过气,低过头。

最后,还是碰了个头破血流。

贞元十一年末,为了吃饭,韩愈拖着疲累的身躯,去了大唐的东都洛阳。在这里,他终于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点个关注,我们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韩愈用十五年的经历告诉你,考上了科举,你也依然无法做官!(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he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