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怎样上语文综合实践课》。
在平日的教学中,这种课型不多见。特别希望看到相关的视频或者教学案。可惜没有,不过从作者的评论中可以略知一二。
罗老师强调“语文综合实践课既要有综合性,又要有实践性”。
首先它的教学落脚点要顾及学科学习价值,它必须考虑学科学习的利益,明确要让学生获得哪些知识,提升哪些能力,教学落点是学科学习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点位,一节课点位不宜过多,最好是一个。
其次对教学材料要有严谨的分析。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是文本解读,教师吃透了文本,才能把学生引入有效分析的流程。
再次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理。综合实践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老师设计学生课堂活动要清楚活动对学生的价值是什么。
一节课,想让学生收获什么是出发点,学生实际能获得什么是落脚点。所有的设计和活动都要对学生有益,能使学生有效获得。
我对文中“学生的活动设计必须对学生有益,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深有感触。平常的听课中,也常常遇到有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活动一味追求搞笑,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实际对课堂帮助不大,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没起到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对课堂上活动的设计要看是否对学生是真正有用。
文中所说的问题设计“我从————中,读出了——”这种形式我也常用,以前也没觉得有啥不对的,但看到作者说,这样的设计会让“学生寻找信息、筛选信息的训练很多,整合信息的训练很少”,忽然就明白了学生平时阅读题做不好的原因,他们缺乏系统性分析的能力,没有经历过真正点文本分析训练,自然也就不具备整合信息的能力,做不好那些阅读题了。
综合实践课也好,文本分析课也罢,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是其共同的目标,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