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佛林衲子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很有启发意义,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经商的长者,他很富有也很爱求法。一天,他向一位很有智慧的高僧请教:“大德,请问如果有人想抢我的包包,我是否也要做到无为的臣服呢?”高僧缓缓地答到:“那你应该毫不犹豫地,内心没有任何批判地,慈悲地,狠狠地拿起雨伞打他的头。”
看完这则故事我很是惊叹那位高僧的智慧与慈悲,在各个方面对我的启发意义也是深远的。
很多时候,我们说话做事,看上去是出于我们的“好心”,事情还没等做就先败给了我们内心的判官,其实这是一种抱怨、负面思维,佛家更多讲的是苦恼。
举个例子,就像劝人,我就常犯这样的错误,明面上是好言相劝,其实是自己内心先起了烦恼。有抱怨、有不平,却偏偏说别人有问题,也就是错把自己的抱怨当成了一种慈悲,听的人也只听到了苦恼,听不到好意。
师父常讲,只要起烦恼了,就是自己的错,要认错,“嗯,我错了”。
认错其实就是在变相地爱自己,因为真正爱自己的人是肯舍对错而常得安稳的人,这样的人是真有智慧,真爱自己的人。
儒家讲“吾日三省吾身”,那是要求圣人的反省;我们凡夫,只有时时刻刻地反省自己,才能深刻地体悟我们凡夫的卑劣,也就会自然地时时刻刻念佛靠佛,所谓的“念念称名常忏悔”。这样有了弥陀为我们作依托,内心的不平和抱怨就可以通通在这句佛号中被化解。
凡夫本就一无是处,既没有高僧大德的智慧与慈悲,更别说想要做到无为的臣服。但念佛人不一样,还记得净宗师父《弥陀乱针绣》一文中就讲道:“每一人都是阿弥陀佛手中的一段线,经由弥陀的手,自然构成绚丽的往生图卷。我们认为有次序的、合理的,未必合弥陀的心意。看上去杂乱无章的乱象,可能正巧含了弥陀救度的大能。”
师父真的是太有智慧了,现在我才开始有所体悟。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其他凡夫的本性与习气,在弥陀手中,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有序精准,时刻发挥着其巨大作用。
所以,无关于美丑好坏、成败得失,通通都在阿弥陀佛的掌控之中,完全不需要我们额外地费心劳神替佛“瞎操心”。也不必大惊小怪,只需欢喜接受,暗暗称叹:妙哉!然后欢喜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念佛人能做到,也只有念佛人才有资本做到。
如果每个念佛人都能时刻这样心中有数,臣服于佛号,臣服于佛的力量,那岂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无为的臣服了么?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