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轻易道德谴责别人。因为这会暗示自己不改正自己的缺点。
如果非要,那一定记得把自己放在评判标准里面,避免道德双重标准。
不要“宽于律己,严以待人”
原因:
①谴责别人做错很简单,而做自己做对却不一定容易。所以,别人做错我们往往特别想谴责,但轮到自己做错,往往会缩小我们的错误,宽容自己,造成“道德的双重标准”。
我想你不喜欢这种人,更不愿意成为这种人。基于同理心,认清真相,我们依然便不会随便谴责别人。
②谴责别人就是在谴责自己的那个缺点。人谴责别人的某错误,往往是因为那个缺点自己也有,。
而这可能造成一种错误暗示,即“我已经谴责完了,所以我先不急着改”。
二、快餐时代,不要因为无知而轻信规律。
现代年轻人,以我为例,有个特点:由于信息发达,自己得到的结论性的东西很多。于是胡乱地托付信念,给那些暂时的、不持久的规律。
比如,我曾因现代媒体都在迎合观众口味而感到绝望;我曾因现代社会投机取巧者众多而感到焦虑;我曾因现代很多人即使不用努力读书、做一个好人也可以很有钱而感到失望。
Dou音式饲喂,我感觉都在不把人当人,而是钞票;上网一搜"写作变现",一大部分都是引流的,下面都挂着广告;网上一搜高情商习惯,出来一堆现成的结论,似乎人人都能瞬间高情商。
我曾经因为这些感到绝望和窒息,高科技的时代,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干什么,扮演一个被饲喂、随波逐流的稻草人吗?
有时候想想,都快抑郁了。
但罗翔老师启发了我,他说
“人越无知,越会感到莫名的自信与骄傲”
“人类历史的伟大成就,都是艰辛的、漫长的过程”
“众事之乱,皆在于我”(非原话,大致按我理解的是这样)
这让我想起,现在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便大谈“社会之规律”(就像我)。
而有两点可以不至于让我们窒息:
①规律都是有阶段性的,是在变的,眼前的规律未必能保持。比如,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戒除Dou音,因为他们已经意识了它在按自己口味来,塞些刺激碎片多巴胺分泌的信息。
②我们是有责任和能力去改变的。我们总喜欢说什么,这是社会的规律,历史的必然,人性的特点。
可这些规律、必然,都是靠一个个人的行为,被人总结出来的。
比如,我们大都听说过一个观点“人性会让人大量传播负能量的信息。”
可是,如果你把你自己当成能动的,能发挥作用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从今天开始,不再传播负能量信息,你身边人过几年也受了你的影响,
那么慢慢那些B站、头条会不会就登出一条心理学文章,标题就叫“人们在渐趋于传播正能量信息”
那些曾经得出人性传播负能量信息结论的心理学家,是不是就要改一改教材了呢?
(累了,先写这么多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