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食堂吃了一年多,期间有过厌倦期,那时我就只吃午餐,但是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我对食堂饭菜的欢喜心又恢复过来,每日吃中晚餐,总是吃的无比满足又身心舒适。
在这过程中,我听到不少同事对食堂伙食的抱怨之声,但是并不会影响我对食堂饭菜的感受。我依然每餐饭菜都吃的全心全意,不看手机,尽量不和同事交谈,全然享受万物合作乃成的食物。
但是昨日晚餐时,一个同事的“直言不讳”真的让我顿时食欲全消。
这个男同事叫XX,每次吃饭时,必用手机下饭,总是嘴巴在吃,眼睛在手机上,似乎全然不care自己吃的是什么,但是每每到洗碗时,他总是一副对饭菜全然无语、似小媳妇委屈巴巴、似有千言万语的不满却无从说起的欲言又止。
曾有几次当我和他同桌吃饭的时候,当我说到青菜好吃的时候,他大有一种要让我看见真相的饥渴,但是因为同桌另一位女士的阻止,让他的话噎死在口中。
但是昨日,似乎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境之下,当我再次说到我最喜欢吃食堂的青菜的时候,他便大有一副“你以为青菜有什么好”的表情,然后现身说法:有一次,他在吃饭菜的过程中感到嘴巴里的味道不对的时候,随后发现自己吃了菜虫的半截身体,进而推广说我们所吃的饭菜里面有很多虫子,另外一个同事为了表示她的包容性、又接口说,那半截虫子爆浆如何如何……嗯,我在这里吃了一年多,从未遇见这种情况,而且说到青菜里面有菜虫,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为何要把鸡蛋里面的骨头放大了来强调呢?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又说我们吃的肉肠里面,夏天天气很热的情况下,肉肠放久了然后里面长了很多蛆……听到这里,我再也吃不下去了,于是离座去洗碗了。
当时我很不解,XX为何要把所谓的“真相”暴露出来?那是事情的全部真相吗?当你只看见蔬菜里面的菜虫时,那蔬菜在哪里?它对我们身体的滋养作用就会被无视,也难怪XX每到吃饭的时候就一副愁眉苦脸、无奈至极的表情,因为他让自己的眼睛只狭隘地看见太阳身上的“黑子”,他看不见光,也不会感恩阳光的恩泽,这是他为何是一种受害者的形象,表面看来他是食堂饭菜的受害者,其实他是自己视角的受害者,因为他盲视正面,只看见所谓负面的东西。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收音机一样,我们是看见光还是看见黑暗,决定在我们如何调频,当我们的频率和光的频率共振的时候,我们就看见光,当我们的频率和黑暗共振的时候,我们就看见黑暗。
当然,透过此次观点碰撞,我发现我有一种美化一切的倾向,我是他的另一个极端,如果说他倾向于放大事物的缺点、无视事物的正面作用,那么我则恰恰相反,我倾向于放大事物的正面作用,对事物的负面无视。
当他说到食物里面的种种“不净”之时,我知道他是在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的情况下看到的。
而当我说到我吃了一年多从未发现这些情况时,我也知道我是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吃饭的情况下看见的。
我们谁看见的是真相?
显然,我们两个人都只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没有一个人做到了全观,也就是说我们都没有客观看见食物本身的质地。
也许在XX看来,我每天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吃的津津有味实属可怜;但是在我看来,他每天因为不合心意的饭菜而忍耐吃饭的做法亦是傻瓜之举;那么XX和我是否可以放下彼此的成见,开展对于食物本质的沟通探讨吗?我想很难,这场沟通,如同黑暗和光明之间的对话,虽然,“光明诞生于黑暗,黑暗中涌现光明”,光明和黑暗是一体两面,但是它们能全然拥抱对方、不带任何评判吗?
我事后想,XX为何要让我知道“真相”呢?他的动机是出于什么?
然后我想起来了,其实在他对我言说“真相”之前,我曾经试图影响他。
有一次他皱着眉头抱怨饭菜难吃的时候,我说:“想想你碗里的饭菜长在阳光下的样子吧,它们是不是很美?这样你就可以吃的香喷喷了!”
或许,我的“影响力”让他感到了不适,他希望让我明白真相、能够“同化”我。
所以,现实就是,两个极端之间总是试图互相影响,而这种影响不是关于融合,而是关于吞并。
光明不想变成黑暗,光明想要让黑暗也变成光明;而黑暗也不喜欢光明,黑暗希望光明能变成黑暗。
这是发生在我们俩之间的频率振荡。
如果我的影响力更大,他或许会效仿我;如果他的影响力更强,我或许会变成他的样子。但是,很大可能性,我们会成为两道永不相交的地平线,各行其是,互不理解——而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最好的结果。
最好的结果应当首先发生在我这里,我能够看见和接纳他所看见的负面,并且不批判,完全接纳,借此去掉自己的盲目,同时依然正念饮食,对食物心怀感恩,对所谓“垢净”了了分明,以平常心对待。
所以,写到这里,这场不适的晚餐聚会,其实根源在于我对于他所看见的负面以及他的饮食方式是不接纳的,所以才会有这样一出人间戏剧。
而这戏剧是我和婆婆之间价值观不能相容的延续。
是的,逃不掉,是我的功课逃到哪里也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我因此明白,接纳和拥抱所谓的负面,其实对我来说,是此生最大的功课。
我要不断不断提醒自己:
阳光存在有阳光的价值,黑暗存在有黑暗的价值,阳光不排斥黑暗,黑暗也不讨厌阳光,它们可以彼此慈悲对待彼此,这是不分别的智慧,于是,矛盾之间的壁垒开始成为一扇可以开启的“穿越之门”。
PS:写出来,我依然看见自己的恐惧,就是害怕自己变成所谓“黑暗”的那面,害怕自己被吞并,但其实这种恐惧只是源于“二元对立”的习气,其实,我可以尝试放掉一点再放掉一点,慢慢地去吸收所谓负面的能量,无论是所谓阳光的我,还是所谓黑暗的我,本质都是不存在的,何必如此执著呢?人间的戏码总是充满了“放大”的视野,无论是你的,还是我的,都应该让它们回归到事物本来的样子,这或许是解决之道。
写于2023年10月1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