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的帝都,本地常住人口1000多万人,还有外来打工人员。以及国内外到帝都旅游的人。
帝都有辉煌的紫禁城,景色秀美的颐和园。有蜿蜒的万里长城、韵味十足的胡同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进入冬季,居民的饮食习惯多以肉类为主,脂肪能抵挡北方的寒冷。
帝都有涮羊肉、羊蝎子、烤鸭、牛肉火锅,这些肉类需大量调料,如花椒大料、桂皮孜然、干辣椒香叶等等调料。

浓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副食调料生意暗藏商机。要想在帝都做副食调料生意,首先质量要有保证。
树林三、四天到送货商场转一圈,看看需不需要补货?
他的日常。有大半天时间在帝都大钟寺批发市场闲逛,寻找质量好的调料。
帝都的大钟寺批发市场,因建在海淀区大钟寺村而得名,修建于八十年代中期,市场占地六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五万多平方米。
大钟寺市场设有六个分市场,批发兼零售蔬菜、水产、干鲜类、粮油、肉禽蛋、干海味及干菜调料等七大类农副产品。
货源辐射全国二十多个省,拥有购销商万余户。调料类摊户上千家。
树林夹个皮包。一副商人的 派头,操着瘪脚的普通话,和摊主们沟通。讨论副食调料怎样辨别好与坏?或者拉拉家常套近乎。或者讲讲各自家乡的风俗习惯。
来自广西的小李,二十多岁,在大钟寺批发大料。小李年龄不大,从广西老家做生意多年,辗转到帝都卖老家土特产:大料(八角)。
一天,树林要采购大料,来到小李摊户前,打开蛇皮袋看大料,小李立刻笑脸相迎。
“老板,要大料,我这有几个档次,价格不一样”
“我要质量最好的”
‘’ 质量好的在这边”
树林跟小李来到摊位左边,打开一蛇皮袋大料,抓一把,颜色和品相是上等。
‘’老板,这一包大料多重”
‘’净重三十斤,一两不少”
树林对这种大料很满意,他抖抖袋,从中间抓一把看看,里面杂质少。
“一包多少钱”
“一十五元”
“老板,能不能便宜点”
“我这不喊高价,你可以看看别人家,像我这样货,价格比我高”
树林已在这副食调料街转一圈,小李说的是实话。
先买一包,从大堆里拉出一包放在门口。小李递根香烟,俩个人靠在大料堆聊聊天,互相问问各自老家是哪里,闲聊一会儿。
交钱,树林去推自行车。
树林推来自行车,小李正和另一位老板成交,那位老板也买质量最好的大料,正在交钱。地上堆着五包,和树林那包一样的包装袋。
“三五一十五,一五得五,一共六拾伍元”
树林在家是老小,是“垫底”兄弟,在大家庭中提出自己主见,上面哥哥们对这位老小,没人认真听。
现在在外面,独当一面,对老板一样货卖两样价,他不能接受。
他稍为耐心等待下,让这位老板搬走货。
“李老板,你一样货卖两样价?”
“他一次买五包,怎能跟你一包比”
“你看我现在只买你一包,并不代表我以后不长期买你的货?”树林辩解着
“你这样不愿做长期生意?”
小李立即笑嘻嘻迎上来,“你跟那位老板一个价,一个价,找你两元钱,投你下次生意。”小李递上两元钱。
树林心满意足地骑上自行车,车后驮着一包大料飞奔回出租屋。
有时他会坐公交车、乘地铁逛帝都的大商场,特别是副食调料柜台。
有包装很好的副食调料小包装,他会买回家,打开包装,分解商品是怎样包装的。
采购一大蛇皮袋大料,回家之后要进行筛选,把杂质去掉。然后装入小袋。

80克小袋包装,先在天平上称80克,份量不能少。把这80克里品相很好的大料挑出来,剩下先装入小袋,小袋里面插入一块硬塑料板,把品相好些大料,用筷子把大料摆在硬塑料板和内袋之间,摆完之后,抽出硬塑料板,再封口。一小袋大料包装好了。
转眼到了十一月,帝都的天气,跟老家不一样。老家四季分明。国庆节还穿夏装,到十一月上旬,天气预报,三天后要下大雪。
树林虽然只做了几家生意,基本能维持自己的生活费用。略有积余。
冬天来临,小小的出租屋更加冷了。他在下雪之前,去市场买了个大煤炉。装上管道,便于排出煤气。
帝都每年因煤炉取暖,出现煤气中毒,丧失生命。外出挣钱,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买好煤炉,装好出烟管道,再去附近煤点买些蜂窝煤。为下雪天气,准备好取暖设备。
正准备出门,大院看门人拿着一封信,扯着嗓子喊“谁是郑树林,这儿有封信”
“是我的”
树林看了信封是大哥写来的。自己一个月之前,给大哥写了封信。他迫不急待打开信封……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