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与美文
从戒烟到格物致知到对于弟子规的思考-一波脑洞的清奇和风暴

从戒烟到格物致知到对于弟子规的思考-一波脑洞的清奇和风暴

作者: 溪光 | 来源:发表于2016-08-11 15:52 被阅读31次

    每天都想着戒烟。

    每天都想着自己被奴役的痛苦。

    呕吐感、口水酸味、口臭、肥胖、肺部酸感、肌肉酸感、烦躁、易怒、臭味、被嫌弃等等等等。

    就是忍着这些感觉,我一直抽着烟,为了抵抗这些不适,我一直抽着烟,为了拒绝这些,我一直抽着烟。

    最早的时候,是因为在LZGG因为车站策划的压力,因为对方给予的压力,我抽了烟,而那时候是不过肺的。

    而当晚请完假后,去杭州聚会,在半夜终于熬不住了,因为辛苦,因为重聚的快乐,我抽烟了,过肺的快感随着尼古丁通过神经迅速的在脑力蔓延开来,我发飘了,伴着一点恶心的感觉,我有种强烈的愉悦感从脑部散发开来,我觉得自己像踩在云彩上一样,而这一切的开始只是因为不好意思身上不带烟,只是因为在聚会的时候能和他们分享香烟。

    而第一包烟就是杭州的细云烟,口味清淡的烟,总觉得当时这符合自己的品味,清淡而优雅。那时候总喜欢在上班的下午来上那么一根,可能是在办公室的窗口,对着外面的街道吐息,那感觉就是脚踏云彩,感觉世界触手可及,所有意念都能实现一样。太过舒适,太过完美,以至于自己沉迷于其中,但是这就是事实啊,初次尝试香烟就是这么舒服,身体不可控,轻松的感觉实在太难得了,给苦闷的生活添加了不少色彩。

    那时候我抽的是云烟,只是是25的云烟。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上瘾了,以为自己想放弃就能放弃。这种自信要是现在来说,根本不现实,也不实际,因为自己根本做不到,烟瘾上来了,什么都挡不住,这种执念要是放在其他事情上又有什么能挡得住呢?香烟至少告诉我,其实每个人都有强大的意志力只是自己不知道如何调用。

    而现在,我有一包烟放在我的面前,而我需要做的就是——格物致知

    学阳明心学的时候,我明白一件事情,于个人而言,认知世界靠的是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所有来自外界的信息都会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认知成为自己的经验,生搬硬套从来都无法为自己带来有效可用的经验。而我所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参透这格物致知。

    于我而言,格物致知是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手段,它不单单是从物质层面认识物质的本来面目,而是从中彻底清晰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心中的具象。

    举个例子,食物

    食物于人的本质是填饱肚子,是生存下来的必要物质,这是食物的根本。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化,在摆脱生存危机之后,食物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满足口腹之欲,这是对于美味的追求,它的意义从简单的填饱肚子升级到了强烈的愉悦感。为了这种愉悦感,我们的烹饪技巧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派系和各种口味的极致,甚至寻找食材,我们从天上地上海里,竟可能的去发现各种从未尝试过的食物,而这些行为的本质就是在满足对美味的追求,是那种吃完后的满足感,而非食物本身。这才是本质吧。

    格物是什么,在我的理解里是剥离事物的表象寻找事物的本质。是非物质的,是唯心的本质。

    致知是什么,是对于事物本质的彻底认识,是剥离外在的体悟。

    经过格物的洞悉,到致知的明澈,对于事物的彻底了解,有助于我们从行为上彻底的做到知行合一。

    而知行合一的知便是格物致知的知。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

    而行是行动,是格物之后的行动,是对于格物致知后的知识运用。

    心学中强调的知行合一是一种知行的统一,是认知和行动的统一。

    到写到这里的时候,我遇到了瓶颈。我不知道如何去描述知行的先后顺序,或者说知行不存在先后顺序,可是如果不存在先后顺序我就无法理解知和行的一个过程。

    从我个人的体悟中,知行不是好与坏或者善与恶,而是要明白这些所有,从而在这些杠杆中找到平衡点,我并不是说在致知的过程中从了恶行恶事,或者从了善行善事,而是说要摆脱这些衡量标准的主观公平客观公正的认识,在这样的认识之上才能摆脱感性的因素去格物,去行动。

    所以我现在面前放着一包烟,而我却在思考香烟是什么?它与我之前的关系是什么?

    客观上,它是一包红色的利群,一包二十根,每根价值一块一,而每根中富含的尼古丁。而深入地来说,我们从烟草中摄取的是焦油和和尼古丁,前者给予抽烟的人浓厚的口感,后者会通过血液和神经到达大脑,从而给予快感和放松。而我的需求就是这种快感和放松,而这种快感和放松本来是不需要的,是经过吸烟这一步骤形成的一种需求,这种需求作为人其实是不需要的,放在没有烟瘾的时候,这种需求并不在我身上出现。

    那么我和香烟的关系是什么,这是消费关系,是我需求香烟中的焦油和尼古丁,作为就是满足身体对于尼古丁的需求,从而缓解戒断症状所带来的痛苦和对于香烟的需求。这是需求的关系,且是我对于香烟的需求,是单方面的需求。

    在这种关系的本质中,是我个人抽烟前期形成的对于烟草所带来的愉悦感的欲求以及后期形成的尼古丁依赖症的缓解依赖。而前期愉悦感是一种记忆,在烟瘾形成之后难有愉悦感,只是一种幻想,而后期对于缓解戒断反应的需要才是我和香烟之间的真正关系。

    这种需要是烟瘾给予的,并不是先天就存在。是来自于烟草所带来的愉悦感满足大脑后形成的一种索取的习惯,索取这种缓解戒断反应的方法就是抽烟。

    在这个事件中,我的知就是缓解戒断反应的需要。我的行就是吸烟,在这个事件中我达成了完美的知行合一。

    天哪欲望果然是最强的催化剂,可以促成心想事成。

    当我为这篇文章的清奇脑洞而写作的时候,我是一边思考一边分析一边写的过程,写到哪算到哪儿,彻底的意识流。

    而我写这片文章的时候,我曾有过一两次抽烟的想法,但是思维的转移让我成功忘却了对于尼古丁的需要。

    那我完成了对于香烟的格物了嘛?应该没有,因为我依然觉得香烟所提供的愉悦感是我的需要。

    好吧,清奇的脑洞,清奇的知行合一思考,到此结束,格物是个需要全力以赴的事情,我还做不到,这本身也是一种认知技巧,可以在生活中,社交中,学习中通过这种技巧和方法获得正确的认知。

    简单讲这就是一种看世界的角度。

    希望这篇意识流的脑洞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哦对了,再补充一句,今天在首页看到《弟子规》,之所以在意见中持反对意见,就是因为《弟子规》是知行中行的一段,而不是知的方法。而学习行,怎么可以不致知呢?所以我想再唠叨几句。

    《弟子规》所教授的东西是什么?

    在这里可以思考下孝的本质是什么,作为中国几千年伦理教育的核心,孝让中国人文化和亲情关系的传承很好的延续下来,这种延续才是缔造中国千年基业的根本。

    弟子规的开篇就是“弟子规,圣人训”,这句的荒诞在于,写《弟子规》的人是清朝的人,更可笑的是清初的清初的,而在于那个年代,万民归顺,万人掉头颅的年代,写出这样一篇“著作”的人,是什么人?这些问题,我百度过,也了解过。《弟子规》我也通读过,解读我也听过,依然厌恶。这不是启蒙的好教材,甚至是坏教材。

    那就分析分析吧。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开头的文字中介绍了弟子规是什么,干什么,有什么用着三个内容。

    而弟子规的来源是《论语》,弟子规是古代启蒙阅读的读物,是学生学习的读物,相对于现在就是《小学生守则》这样的存在,只是相对于《小学生守则》它还有着启蒙的意义,是教授孩童行为的工具。

    而再往下的内容中,通篇的内容就是教育小孩子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做好的自己,什么是仁义道德,什么是道德典范。

    而我反对的原因,就在于既然我要孝,那我为什么要孝?我遵守《弟子规》所规定的行为是为了什么?根本是什么?

    这些需要明悟的东西,《弟子规》中并没有提到,当然那是时代的原因。

    我们所处的年代,强调科学,强调为什么,多问多学。遇见不多的东西要问为什么,看到不知道东西要去了解,而我们生而为人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大脑,强大的思考能力。

    而《弟子规》的问题就是没有这种思考,他所教人的行为是行,只要你照着做了就是正确的。只要你这么做了就是孝。这并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的科学。哪怕不谈科学,这也不存在辩证的机会。

    想想如果你在那个年代,私塾老师在上面念着念着,你在下面问个为什么,他肯定会回答的是,没有为什么,这是圣人说的,你做了就对了。

    可是真的如此吗?

    有一天,我上班的时候,门口的一家人等着我开门报名,于是我打卡回来的路上,看到那个大妈和调皮的孙子说:你快下来,再不下来那个叔叔就要打你了。于是小孩子下来了。在报名的时候,我和那位母亲交流着报名的内容的时候,小孩在翻办公室的柜子,于是那位大妈又说:你再翻等下那个叔叔就要来打你屁股了。于是小孩子又放弃了,而那个叔叔指的是我,而那时候,我抬起头和大妈说:阿姨,你别总说我要把你孙子怎么样好不好,这样教育不好吧。于是那个大妈怒目相视,接着那个家长打圆场说:我们家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于是我回到:你家孩子乱动别人柜子调皮是天性,你们应该告诉他为什么不能乱动别人的东西,而不是说什么我要打他,这样教育,以后我不打他,他是不是就能乱动别人东西了?

    你看,就是这样的行为,这就是《弟子规》的教育方式,不问为什么,而我所倡导的就是多问为什么,教育孩子正确的思考方式和行为。

    而孩子的天性中有着好奇、探索、率真等等特制,这些特制会想着或好或坏的方向发展,有的在以后成为了他的生存根本,有的成为了他的确定,正确的思考方式,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赋予孩子一个明事理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正确的学习习惯。

    而弟子规不具备这种辩证的教学,这种常年拿来给工厂职工洗脑的玩意儿,用在孩子的身上,我只想说科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戒烟到格物致知到对于弟子规的思考-一波脑洞的清奇和风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qs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