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话题为“小学生花500元租“妈妈”开家长会”引起广泛关注。网友们有的不以为意、一笑置之;有的感叹科技发达、孩子“机智”;但更多的网友表示了担忧:事件的背后反应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僵化等现实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9527/1457817605ba39b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9527/ea318a0c4fe7ea97.jpg)
但是,与此事件表现相反的为“母亲陪孩子写作业得心梗住院”......此类事件又反映了另外一个教育现状:封锁式的教育衔接让家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9527/21abafaed0db87ef.jpg)
事件过后不禁令我们思考:教育发展这么多年,为何总是有极端情况出现?儿时是严师出高徒,家长打完老师打;后来是机械复制考试人才;进入信息时代后,终于提倡素质教育了、终于要减负了、终于和家长沟通了......又出现了“家长群监督上传作业”“线上家长会”“善意的邀请”等等五花八门的学校、家长联合行动。
也许会有评论认为这只是教育改革、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个别现象。但是,现象反映本质。极端化的教育现状出现无非只有一个原因:没有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
给家长布置作业得老师没有理解“教育”
老师片面理解“家庭教育”的含义,利用了“家庭、学校相配合”的倡议,以为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教学内容、学校时时督促家长监督作业就是全面参与教育、全面参与孩子成长的体现。其实这只是在弱化学校、家庭教育边界,限制孩子发展空间的做法。
没时间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没有理解“教育”
家长过于依赖学校教育,片面地认为:教育及学习,家长无能为力。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拒绝配合与学校的衔接,导致孩子教育的两大重要领域缺失重要一环。
诚然,没有人是天生的教育家,但学校、家长确实天生的引导者。教育不应只是教育家发表的论文、不应只是宏观社会喊出的口号,而应是日复一日、细而又细的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