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点评《湿热的暮春》
这是一写景抒情充满哲思的散文,作者抓住江南暮春湿热的特点来描绘,“湿热”也就是这篇散文的文眼,湿热环境下人事物景的种种表现,又会引发你的万千思绪。
江南的天气气温变化快,清明前明明还是寒衣着身,节后一下子气温飙升至三十度,湿度也是不敢示弱,又热又湿,闷热难忍。夜晚蚊子飞舞,蛙声阵阵,以动衬静,以物衬人,以景衬情,好像蚊蛙也耐不住这湿热的环境,有些躁动不安,飞舞着、高叫着,一幅夜晚燥热图景浮现在眼前,心情烦躁郁闷,可想而知。一切事物在不经意间变化,但也有其固有的规律,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暮春江南湿热的环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光、热、水等条件,蘑菇、笋、蕨、艾叶等在适合的时节里,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追逐着,赛跑着在潜滋暗长,一幅生机勃勃江南野菜疯长图可能会触动你的情思,世界万物皆有所恃,各得其所,也各得其时。
湿热环境下的烟叶一阵疯长,离不开青蛙的精心守护。烟田的青蛙,身着绿色,与环境和谐一致,捕捉飞来飞去的蚊虫,为烟叶的健康成长,充当守护神。它们融洽相处,像是宣告青蛙才是这儿的主人,这是我的领地,不允许你来侵犯。纵使石子击身,也纹丝不动,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一幅自然和谐的图景令人羡慕。
可人啊,为自己的好奇在打破这份和谐,驱赶它离开,暂时的离开也逃不过你的网罗,你虽没有加害它,但也打破了它平静的生活,破坏这儿原有的和谐。纵你看到青蛙变色的奇妙,感受了自然的神秘,满足了自己好奇的私欲,也还是不能抵偿你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在从反面告诉我们和谐相生,美美与共吗?
江南的春天少晴而多雨,既不缺乏和煦的南风,也时常有呼啸的北风光顾,但哪种干爽而又温暖的天气,似乎与江南无缘了,至于舒适宜人的春天只能在文学作品中去寻找。作者这样写是通过人们的感受与期盼展现江南暮春的湿热,正是现实的湿热,才有了对凉爽的期盼。
俗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江南,是世人梦中的天堂。身在江南的人,却湿热难耐。正所谓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可能也是不是山中人,怎知山中事吧。
湿热暮春虽是播种时节,但滋生的野菜足亦刺激你的味蕾,期待的食物足够安慰你的食欲,笋的甘甜,蘑菇的美味,艾叶耙耙的劲道,各尽所能,各显其味。此时作者对暮春湿热的烦躁情绪,也渐渐平息,倒是有了一种感激的味道在里面,暮春湿热纵然难熬,美味野菜确实爽口。事物就是这样的辩证统一,任何的得到,都是有一定代价的。
持续的湿热迎来连续降雨,直至夜晚,冷凉了气温,清爽了天气,让人有了一个难得的舒适。进而,也让人明白雨后必是晴天,耐心坚持,不懈追求终究会有适合你的舞台,让你神清气爽。
湿热的暮春,也是播种的时节。此时作者对湿热环境的怨气,荡然无存,反而升腾着热情的希望。文章最后既在面上描绘农人们忙碌播种的场景,又在点上刻画了我的父母也在翻地种玉米画面,收束全文。让人深有感悟,只有在春天播下种子,在秋天才会有收获。是啊,播下希望的种子,才能收获成功的花儿。
这篇文章景、情、物、理有机交融,有时节变换,昼夜交替的时间变化,也有不同场景的转换,行文多变不呆板。景的描写虽有些粗糙,不是很鲜明形象,但一幅幅画面也能一一呈现,营造的意境也能给读者提供联想想象的载体,同时又能引人思考,我在分析中也妄加揣测,穿凿附会,姑妄听之吧。
情感表达的线索虽不那么真切,但伸手也可触摸到,起初有对湿热环境的埋怨,接着看到湿热环境中万物蓬勃生长,又让作者心理渐趋平和,丰富的食物离不开暮春时节湿热环境下的播种,又让作者充满着希望,毫无怨怼之情。文章以自己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怨怼一一理解一一希望。结构完整,思路明晰,将作者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受,真实的记录,又有文学的描写,不失为一篇好作品,当然也还有可提升的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