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考语文,试卷一发下来我和同事就一脸懵:作文是读后感,关键是感的独特----《傅雷家书》。
虽说这本书是必读书目,可是很多学生读不下去,中等以及偏下程度的学生根本就对这书不感冒。不能怪学生们不感兴趣,的确书的内容和他们的生活相距甚远,尤其傅雷当时所处的阶层,孩子的经历和艺术水平都与现在的初中生相差甚远,无法达成共鸣。这本书我读了两个版本的,一个是微信读书上的,另一本是纸质的书,以成年人的角度或者是家长的角度去欣赏此书的话的确可写的地方有很多,这也是我给学生们建议他们和家长共读此书的一个原因。但是从学生的角度,他们可能羡慕傅雷与儿子相处得像朋友一样,平等交流,事无巨细,关怀备至。教他做人,教他如何对待艺术。本身傅雷就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很高的文学水准,翻译家,对音乐绘画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也能发现艺术之间的相通之处。所以说文章站位高,思想境界也不一般。而我们的学生(一小部分)只是记住了一些感兴趣的情节,记住了课本中对此书的一些评价话语(不好意思,要求大家背的),至于深度理解,真心是为难他们了。不改卷都知道很多学生不会写。
下了考场一些学生就开始跟我们说作文好难啊,书没仔细读过,不会写。中午几个常不及格的开始跟我“认错”:老师,作文实在没时间了,没写完。有的写了几个字,有的写了一二百字。天知道他们是没时间写还是不会写。一些同事还解嘲说好学生都觉得难写,那些农村的孩子没读过这书的得觉得多难。不得不说这回作文出得太没水平了,不能考虑学生实际,以为是倒逼学生读书,其实是让学生因为语文作文不会写导致分数低从而对学科兴趣降低,反而更不喜欢读书了,甚至可以说对这本书产生抵触情绪。从现实角度说,一过期中他们更不会再看这书了。
语文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读书应该是充满乐趣的,但是因为这样死板的出题导向让学生们对读书产生排斥心理,跟学科拉了仇恨,真是太失败了。
网友评论